
今年的11月14日是第十九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糖尿病与幸福感”旨在呼吁社会关注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健康。很多人误以为糖尿病只青睐肥胖人群,殊不知体型偏瘦者同样可能患病。特别是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三多一少”早期信号时,更应引起警惕。
前不久,奉贤区青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MMC中心接诊了一位特殊患者——朱女士,确诊时体重已不足70斤,经过个体化治疗后成功增重至86斤,血糖也得到有效控制。
![]()
“现在体重多少了?”“86斤。”“以前68斤,连70斤都没满。你和一般的糖尿病患者不一样,需要适当增重,这反而有助于稳定血糖。”在青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MMC诊室里,坐诊的主任医师朱景新正与前来复诊的朱女士对话。如今精神状态良好的她,半年前曾因糖尿病瘦到几乎无法站立。
今年年初,朱女士出现体重明显下降、持续乏力的症状,后被确诊为Ⅱ型糖尿病,且胰岛素水平偏低。“刚开始自己没发觉,后来呕吐、饭吃不下,丈夫和儿子带我去医院检查,一查就是糖尿病了。那时候胰岛功能已经很差了,我就蛮担心的,心情也不好。”朱女士回忆道。
由于长期食欲不振、全身无力,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她的体重在一个月内从90多斤急剧降至68斤。在朋友推荐下,她来到青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MMC门诊寻求进一步诊治。
青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朱景新向记者介绍道,“患者来的时候血糖控制得很不好,波动剧烈,稍微吃点东西血糖就要超过15,自己也不敢吃。身高1.53米,体重当时70斤都不到,而且持续下降。同时她还伴有全身刺痛,生活质量很差,全身根本没有力气,所以我们当即收治住院。”
经过医疗团队制定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住院半月后,朱女士的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如今,朱女士坚持到MMC门诊随访,不仅体重上涨了不少,血糖也控制稳定了。
“患者的‘三多一少’症状非常典型,特别是体重减少极其严重,这样的病例也是比较少见的。”朱景新补充道:“我们常说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饮食,但这位患者的情况恰恰相反。体重过低的病人,我们要帮助她恢复到正常体重。体重上升后,体内水分容量增加,反而对血糖稳定有好处。半年来患者增重18斤,身体比原来强壮,脸色好转,心情也好了。最近几次检查显示胰岛功能有所恢复,正在逐步减药,血糖保持稳定。”
“联合国糖尿病日”当天,为提升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青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门诊设立了主题互动打卡区,通过营养支持、自我管理、药物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心理支持等七个摊位,向市民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帮助患者在日常中更好地维护健康与幸福。
值得注意的是,朱女士的母亲也曾患糖尿病,作为高危人群,她本应从40岁起定期接受糖尿病筛查,但因对自身健康关注不足,未能及早发现疾病。
医生建议:有糖尿病前期史(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尿病异常IGT);年龄≥40岁;超重与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分娩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等高危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控制超重肥胖及热量摄入,加强体力活动,同时做好早期筛查。
记者:吴口天、蔡范奕
通讯员:孙燕(区卫生健康委)
编辑:王鹏
• end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