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阿姨,家住江苏南通,今年57岁。她一直引以为傲的生活习惯是在家附近的社区游泳池,坚持游泳16年,每天雷打不动。让左邻右舍许多人佩服的是,她身体一直硬朗,血压、血脂也控制得不错。
可谁也没想到,一年前一次健康体检,她却被医生告知肾功能严重异常,甚至出现了“肾衰竭”的字样。李阿姨很纳闷:“我天天锻炼,哪里出问题了?”医生仔细追问生活细节后才发现,有些日常游泳习惯,她一直没有重视。
游泳本该健康,为何会和肾衰扯上关系?李阿姨的遭遇,是极个别事件,还是有警示意义?很多人自认为掌握了养生之道,却忽略了背后隐藏的风险。
如果你或家人也爱游泳,下面这些细节,绝不能再马马虎虎。第2条,90%的人都没注意过,极易被忽视!
作为全身运动,游泳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有益身心的运动方式。它能够提升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还能在保护关节负担的同时,帮助中老年人预防慢病。
但是,任何运动方式如果姿势或习惯不当,同样会埋下健康隐患。中华医学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每年有约9%的慢性肾病新发病例,和长期不当的运动、生活方式有关。其中,中老年人水下锻炼若有以下习惯,肾脏压力大大增加。
带病运动:如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未控制,却依赖运动“包治百病”,结果反而加重肾负担。
![]()
低温长时间泡水:秋冬季池水温度过低,人体为保暖会收缩血管,肾脏过滤负荷加大,导致肾小球损伤风险提升。研究显示,温度低于22℃时中老年肾损风险增加12.8%。
运动后不喝水或憋尿:运动中大量出汗又不及时补水,容易使血液黏稠,肾脏灌注受损;长期憋尿更是肾功能“杀手”。
李阿姨的体检血肌酐从89μmol/L升到167μmol/L,尿蛋白也超标。而她正好有秋冬仍坚持晨泳、运动后水分摄入不足等问题。很多人以为只要坚持游泳就能延年益寿,却忽视了这些关键细节。
![]()
不同于科学锻炼,长年游泳若伴随“坏习惯”,肾脏和全身会悄然受损。根据《中老年人运动与肾健康研究》归纳,易出现3大变化:
肾功能恶化,出现无声警报
持续处于低温水环境,长期不补水、不排尿,短期看不见问题,但肾小球长期充血劳损,功能可在6-12个月内下降近18%。常见皮肤瘙痒、乏力、尿泡沫多等早期症状,容易被忽视。
免疫力直线下滑,感染风险高
泡冷水时间过长,导致免疫细胞活性降低,让细菌病毒更易乘虚而入。研究报道:60岁以上游泳爱好者,若未注意卫生及水温,呼吸道及泌尿系统感染率提升近24.5%。
心脑血管负担重,突发事件增加
低温使末梢血管强烈收缩,血压波动大,游泳过程中猝死、晕厥等急性事件风险比常温运动高10.3%。尤其在晨间、冬季或身体疲惫时游泳,更要严防。
![]()
李阿姨初期也曾出现“游完泳后总感觉口渴、腿软”,却以为是正常反应,没有多想。直到肾衰来袭,才意识到“健康习惯”里隐藏的陷阱。
科学选择时间与温度
建议中老年人优选水温26-28℃、室内游泳池,特别是秋冬应避开清晨、避免暴露大风环境。每次游泳建议控制在30-40分钟内。如果池水偏凉,尽量减少在水中的时间,身体适应后再逐步加量。
游泳前后及时补充水分
锻炼全过程注意适量饮水,每次游前喝200-300ml温水,中途适当补充。游完及时擦干身体、换干净衣服,避免受凉。若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务必咨询医生,量力而行。
养成排尿习惯,警惕异常症状
避免在憋尿、极度劳累时强行游泳;如出现尿色深、泡沫多或下肢浮肿,应及时就医检查肾功能。运动不能“万能”,有前提、有禁忌。健康状态不稳时应减少强度,优先安全第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