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新闻网)
转自:安徽新闻网
连日来,蚌埠医科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每到傍晚都会迎来一天中的人气高峰。临床医学专业大二学生张锐是心理健康服务窗口的志愿者,他告诉记者,随着求职季到来,每天会有不少同学因为“怕就业”或者在求职过程中遭遇困扰而前来预约心理咨询服务。对此,学校安排了充足的专业教师“一对一”进行纾解和指导。
除了在学生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固定咨询窗口,蚌埠医科大学各院系部还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利用各种线上线下沟通交流平台开展“一对一”和“一对多”的个性化就业指导。从专业学科发展、市场行业需求等角度,积极开展以面向基层就业、留皖就业、应征入伍为主题的专题辅导,通过召开就业动员会、形势宣讲会,以及针对性谈心谈话等措施,让学生“卸下”心理包袱,从“要我就业”的“公转”转变为“我要就业”的“自转”。
近年来,各地高校毕业生找工作呈现“慢就业”现象。蚌埠医科大学学生处处长马嬿表示,这其实是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为了充分挖掘就业岗位,蚌医大构建起以学生为核心,以“辅导员+朋辈+单位+校友”的工作团队,共同打造“就业朋友圈”。不仅对接对口行业与合作单位,开启“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更是与省内16个市签署“卫健联盟”协议,拓展就业渠道。
“我们通过‘卫健联盟’,整合行业资源和地方资源,拓宽就业渠道。学校会对各市卫健委提出的人才岗位需求进行整体系统梳理,按照‘一地一策’,量身定制人才招聘服务方案,精准推荐毕业生。”马嬿介绍。
该校医学影像学专业2025届毕业生张鸣是“卫健联盟”的受益者。“父母年迈且收入微薄,我自己也曾接受过大型手术,身体条件受限,所以刚开始求职时信心不足。”张鸣回忆说。就在他为职业方向焦虑时,年初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了医学影像学专业规培招生计划。他所在的医学影像学院第一时间捕捉到这一岗位信息,迅速启动精准帮扶模式。
辅导员找到张鸣,耐心动员他报名,并结合医学影像学规培考试的报名、备考、应考全流程,细致解读政策要点与注意事项。学院也针对他的薄弱环节,量身定制指导方案,从简历内容的优化打磨、考试答题的技巧点拨,到规培政策的疑问解答,提供全链条、全方位的支持。还请来医院医生与他开展面对面交流,深入分享医院规培工作的实际情况、考核重点及职业发展路径。最终,张鸣凭借充分准备顺利通过各项考核,成功考取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规培资格。
依托“卫健联盟”,各市还出台了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加大人才招聘宣传力度,2025年直接提供就业及实践岗位6000余个,保证每位毕业生有2个岗位可供选择,大大缓解了毕业生“怕就业”“缓就业”的压力,变“慢就业”为“稳就业”。据统计,该校2025届毕业生在医疗卫生系统和相关企业实现就业的比例达到91.8%。
■ 本报记者 陈婉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