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萤火虫的微光正治愈创伤
——读《萤火虫解忧店》所感
文/师若
人们何以面对创伤?或者说,一个人何以面对内心的恐惧与过去不完美的自己?如何才能与世界达成和解,令自己的内心变得坚定而又圆融?
在《萤火虫解忧店》的故事中,我们可以跟随店长程灿与小女孩阿约,为被困扰着的人送上由礼物设计师们精心设计的神奇道具,见证他们摆脱过去的伤痛,或是就此被心魔吞没。被心魔吞没的人就此会消失于世界上,就像被风吹走的枯叶,再也不能在世界上留下痕迹,那么心魔到底映照出了什么呢?
在中疾控发表的《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epression and All-Cause,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China, 2010–2022》一文中指出,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其中18岁以下者超过2800万,占比30.28%。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的现实令人扼腕叹息。遗憾的是,尽管情况已然不容乐观,但是很多心理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大众更全面且科学的认知,本可以避免或者自行愈合的创伤因为迟迟没有得到医治而恶化甚至酿成悲剧。
创伤,这是萤火虫解忧店一直在对抗心魔的具象表达,或许也是很多人并不陌生的话题,在不同故事主人公遇到的困境中,我多少能在他们身上看到些许自己的影子。孩提时代的我,会因为妈妈的训斥而恐惧到哇哇大哭;中学时期的我,偶尔也会因为学习压力彻夜难眠;我也曾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做出错误的选择,这导致我们渐行渐远。这些或大或小的伤口,伴随着我人生不断连续的刹那,构成了如今的我。它们有些或许业已弥合,有些或许仍然深埋于潜意识的淤泥之中,不过而今坐在萤火虫的光芒下回看,我庆幸自己始终不曾被这些伤口带来的心魔所吞没。
故事内的主人公有种种神奇的道具帮助他们战胜心魔,故事外的我不禁思考,曾经的我又是如何面对内心的困境呢?对于创伤,有些人认为它会随着年龄或者阅历的增长而自然弥合,有些观点会认为人生就是痛苦的过程,创伤是常态。
这些理念都不无道理,但是《萤火虫解忧店》提供了一个新的观点:伤口的修复需要来自世界的温暖,它们是家人的爱与理解;是朋友的陪伴与支持;是来自陌生人的善意,是店长程灿送予人们的礼物,是黑夜中萤火虫亮起的光。更重要的是,借由这些光亮而构筑起来的我们自身坚定而又圆融的内心。诚如那句归还礼物的咒语:谢谢你,接下来的路我自己走,这个被感谢的你,除了那些曾给予过我们力量的事物,理应还有过去的,始终没有被心魔打败的自己。
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如今的我,无需借助魔法道具才能面对曾经的伤口,哪怕有些伤口仍然存在,它们也不再会成为我继续前行的鸿沟。现在的我,不再会因为不公正的批评而过于痛苦,我学会了规划时间以应对压力,我凭借自己的爱好吸引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总而言之,我成了一个还算不错的人。
但是我偶尔也会遗憾,如果在小时候偷偷躲在被子里哭泣的夜晚,有萤火虫的光芒照亮我的窗台,为我送来一份礼物,那么后来的故事是否会有不一样的走向?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即便不再相信魔法,但仍然希望过去的自己更有力量一些。令人高兴的是,那样的力量始终存在于我们内心深处。
不得不说《萤火虫解忧店》有些超出我对于简单儿童文学的刻板印象,它在重视孩子们成长路上遇到的困境以外,也深究了那些造成创伤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如作者所说,这确实是适合8—80岁的朋友共读的童话。不过,令我稍微感到遗憾的是,受当下教育环境影响,书中父亲和母亲的形象仍然有些接近刻板印象中的传统形象。
希望在未来的故事中,女性可以不再只是围着孩子与灶台打转的家庭主妇,不再只是摇摆在家庭生活与职业生涯中疲惫且两难的角色。而在家庭中往往处于“隐身”地位的父亲,可以成为与孩子交心,关心孩子日常生活起居细节的好爸爸。让妈妈和爸爸都不再成为一种刻板的职责符号,或许,这是能够解决很多因原生家庭产生的心理问题的可行方案。
作者简介:师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生。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