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尧
![]()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上,运动健儿们奋勇拼搏、激情逐梦的身影,生动诠释中华体育之美。中华体育源远流长。足球、射箭、武术……全运会中的部分比赛项目,在传统绘画中都能找到原型。岁月更迭,这些运动的形式与规则或已变化,但人们对力与美的追求始终如一。
射箭在古代不仅兼具狩猎和军事之用,还承载着修身和礼仪等功能,并逐渐成为一项竞技、娱乐活动。王致诚的《乾隆射箭图》中,乾隆左手持弓,右手拉弦,仿佛屏息凝神间,箭羽就会破空而去,直中靶心。不只是男性,女性亦能习射。清代徐扬《端阳故事图册之射粉团》中,一位女子正将弓弦拉满,全神贯注地瞄准远处的粉团,姿态飒爽。从先秦“六艺”中的“射”,到全运会赛场上的射箭比赛,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精准的执着、对卓越的追求。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王维生动描写了唐代蹴鞠运动的精彩时刻。据《轩辕黄帝传》记载,黄帝发明蹴鞠以训练军队体能。汉代,蹴鞠被视为“治国习武”之道,到宋代它发展为一项“全民运动”。元代钱选的《蹴鞠图卷》,便展现了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与其弟和大臣们蹴鞠的场景,蹴鞠者竞技之动势与围观者凝神之静态相映成趣。蹴鞠在民间也颇为流行。辽宁省博物馆所藏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图卷》,就捕捉到市井间一场蹴鞠比赛。画面中围观者的视线紧随球的运动而动,可见比赛之激烈。而明代杜堇《仕女图卷》(局部见图)则描绘了女性蹴鞠之乐。这颗小小的鞠球从历史画卷中跃然而出,演变成为今日的足球,串联起古今如一的运动热情。
仇英《清明上河图卷》中,还有一处细节引人关注。在靠近画面中部的桥边空地上,两位赤裸上身的力士正展开一场力量的角逐,吸引了岸上、船上等众人围观,观众或握拳高呼,为力士助威;或侧身引颈,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或呼朋引伴,急切地分享这场力量的比拼。画面中的助力呐喊声仿佛能够穿透布绢,与今日赛场上的加油声同频共振。从古代角力,演化为现代摔跤,不仅是运动形式的传承,还是中华体育精神的延续。
全运会中的赛艇、皮划艇等比赛项目,不禁让人联想到中国传统的赛龙舟。赛龙舟也是一个重要绘画主题,元代王振鹏《龙池竞渡图卷》、清代居廉《端阳龙舟竞渡图》等,从不同视角描绘了龙舟争标的激烈景象。这个源于传统民俗的运动项目,划过历史的长河,划进了全运会群众赛事的赛场,既传承着中华文化,还承载起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体育精神。
体育与丹青相遇,形成独特的美学体系。与西方艺术中着重刻画运动员肌肉线条不同,中国画家更注重表现运动的韵律和精神。传统绘画中传递出的奋力拼搏、超越自我的精神面貌,与今日赛场上运动健儿们的精神追求形成跨时空共鸣,让古今传承的中华体育精神更加可感可知。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6日 08 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