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新浙派人物画”代表周昌谷的作品遭批为黑画,有人为了找理由而找理由,更是牵强附会,暗指他画中的女人像极了他的老婆,变本加厉对他进行攻击。
周昌谷性情温厚、内敛隐忍,对这一切不公始终全盘接受,但他的学生闵庚灿就受不了了。
老师不还手,是因为他善良,但身为他的学生,让他亲眼看着老师被欺负,那他真是枉为人。
闵庚灿探清带头欺负老师的人的行踪,第二天在那条路埋伏,等那人出现,尾随其进了小暗巷,闵庚灿当头扔了把石灰过去。
趁那人迷着眼呼救,闵庚灿抄出一把剪刀,一剪子剪了那人的耳朵。
待动静找来了巡警,闵庚灿已取下他的耳朵,拍掉两手灰,借那人的裤子擦擦手上的血,潇洒跟巡警走了。
闵庚灿因此被拘留了十天。
十天!换一只歹人的耳朵,值当,替老师出了这口恶气,值上加值。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闵庚灿”这三个字红遍整个画坛。
他去上海拜访程十发,程十发哎哟道,“侠客来了!”拿出了好酒招待。
上北京拜访黄胄,黄胄也是一口一个侠客,“侠客年纪还这么小呀,黄某佩服!”
![]()
闵庚灿,看他的名字就可知,他并非中国血统,是个纯正的韩国人。
当初来中国,纯属意外。
他1935年出生在韩国仁川,普通的穷人家,吃土豆、番薯噎嗓子过活,家里好不容易种出点大米,他们是无福消受的,必须上呈给当地的日本人。
闵庚灿家里,他、爸爸妈妈、奶奶、两姐一妹,一家七口,大姐早早嫁人,二姐离家出走后便杳无音讯。
![]()
作为唯一的儿子,闵庚灿拥有上学的机会,当时的学校,设有日语课,而且是课程重中之重。
大米给日本人吃,还要学他们的语言,这不是傻子吗?
闵庚灿不服,三天两头就旷课,他自己旷课,还要拉同学一起旷,没旷课的日子里,他就打班上的日本同学,没有理由的,拳头一握,照着就是一拳,一拳了了又一拳,在班上出尽风头。
唯一一次正当的出风头,是运动会上,闵庚灿跑步比赛摔了,流了一裤子血,他爬起来继续跑,还拿了个第三。
这种坚持到底不言放弃的精神,得到了校方的大力表扬,最后给他第三名的奖励,居然比第一名的还多。
闵庚灿六七岁时,家里的光景愈发不好,土豆番薯吃不上了,人也待不住了,先是他母亲走了,半年后他妹妹恶疾病死,几个月后死亡的击鼓传花轮到了奶奶。
![]()
一夜过去,整个家只剩下闵庚灿和父亲,父亲是个军官,酗酒,一醉就爱打儿子出气,闵庚灿是扛打的,怎么打都没被打死,打他的棍子脆弱极了,打断了,就换新的更结实的棍子,接着打。
最后一次,闵庚灿沾了身子小的优势,滋溜钻进了烧饭的灶洞,成人的父亲伸长了棍子,也无处施展,索性作罢,继续喝酒去。
他出去后,闵庚灿钻了出来,一口气也不敢歇,跑到海边,正巧当时港口停靠着一艘军舰,他没细看,就爬上去了。
水兵哪想得到船上溜进了个小兔崽子,时间一到,立即启程出发,闵庚灿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间,远走他乡了。
军舰驰过了天津、到了武汉、在上海停下,大家才发现闵庚灿的踪迹。
把他原路载回去是不可能的了,只能将他交给信得过的人,一个驻华的牧师。
牧师又带着闵庚灿来到杭州,把他托付给一户蒋姓人家,让他在新民小学上学。
就是这一年,闵庚灿遇到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恩师——周昌谷。
![]()
长发及肩,衣服又破又旧,脚上的老K皮鞋不知道什么时候穿到现在,看来还是一双“自来熟”的鞋子,一见生人就“开了这么大的口”。
闵庚灿当时来新民小学,已经是周昌谷乡下教书的最后一年了。
1949年,周昌谷便与堂弟周昌米考入杭州国立艺专,周昌谷是以第18名的成绩考上的,他更是有幸拜潘天寿、林风眠、黄宾虹为师。
他拜别人,别人也拜他,闵庚灿第一眼看到周昌谷的画作,爱得不得了,硬要拜他为师。
就这样,刚上大一的周昌谷,就有了第一个同专业的学生,还是外国籍的。
![]()
在新民小学毕业后,闵庚灿被杭州十二中录取,一放假,他就跑去找周昌谷,住在他的宿舍,近身求教。
周昌谷做艺术很大胆,技法、笔墨一天一个样,落笔大开大合,又往往在别人出其不意的地方收尾,闵庚灿用色很活,花卉色彩清丽通透、山水冷暖相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周昌谷的亲传身教。
周昌谷艺术好,人更好,有他一口肉吃,也少不了闵庚灿的一口肉。
平日外出打野味、钓鱼,他会带闵庚灿一起,周末去潘天寿、黄宾虹家里请教,他也会捎上闵庚灿。
闵庚灿也是这样蹭学,一点点学到了潘天寿的手指画,周昌谷后来也才说,闵庚灿的画水墨华润,得宾虹先生之大意。
有一回,程十发、黄胄、谢稚柳等一批上海画家结伴来杭州研学。
当时的周昌谷已经留校任教,26岁就凭借《两个羊羔》斩获第五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金质奖章,人称“小潘天寿”。
潘天寿也曾跟夫人何愔交底,“解放后,我碰到有才华的学生,只有周昌谷一个人。”
![]()
周昌谷《两个羊羔》
当时要是谁来杭州了,都会去拜访这个天之骄子周昌谷。
闵庚灿那会还跟着周昌谷学习,一听说上海那边来人了,周昌谷嘱咐闵庚灿,当天一定要过来家里,他介绍他们认识。
闵庚灿意会,甚至多做了一步,自行打了点野味,下厨给大家做了桌好吃的。
饭吃了,酒喝了,程十发就纳闷了,刚刚周昌谷已经跟他提了一嘴,怎么面前这个年轻人还不来跟他求画?
他心想着,也问出了口,“你咋不向我求画?”闵庚灿笑了笑,说道,“我不要您的画,我要学您的手!”
程十发两腮熏红了酒气,哈哈大笑,“那更好说了!”
![]()
周昌谷引荐闵庚灿拜访余任天先生,闵庚灿提了好酒、一只鸡上门的。
余任天酒量很好,没喝醉,领酒的人自己却醉了,闵庚灿倒在人家的床上不省人事,余任天感慨道,自己见过太多上门拜师的人,还是头回看见这么不把自己当外人的。
去上海拜师陆俨少,闵庚灿提前得知他胃不是很好,平时省吃俭用,不会在吃上花心思,闵庚灿就带了一大包上好的米去见他。
闵庚灿就这样,乘着周昌谷老师这艘巨轮,以及自己的加油用功,缓慢但稳稳地驶向了中国艺术的深海。
![]()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各位老师的不吝赐教,又岂能以滴水的重量并论。
六七十年代,画坛上出类拔萃的画家,一个个被打倒。
国画大家吴茀之被磨了一身病,在最好的朋友潘天寿病逝后,他更是气急攻心,病上加病,最后被送进了医院。
他住院期间,闵庚灿日夜照顾,端水喂药,给他擦身洗澡,同房的病友羡慕不已,“你这个儿子真孝顺啊!”
当得知这只是他的学生,病友怔愣,一时反应不过来。
那风雨交加的二十多年,周昌谷原本还讨了个搬运货物的活,偷偷帮助自己的老师潘天寿,给他干重活,暗中跟他和师母传递书信。
但久而久之,他也成了这场风波的核心人物,长期的折磨受辱,让他积劳成疾,患上了肝病,黄疸指数只高不减,折磨了他15年之久。
![]()
(周昌谷,窗沿放了好几瓶药)
闵庚灿因为国籍的问题,逃过一劫,但他不忍看着恩师受苦,经常陪他挨斗,攒钱给恩师买药治病。
后来,闵庚灿通过国际红十字会认祖归宗,回到韩国,他还开画展,将卖画的钱寄给周昌谷。
可惜人与人有情,病魔无情,周昌谷57岁就去世了,这成了闵庚灿心里永远的痛。
90年代,黄胄计划筹建炎黄艺术馆,资金紧缺,一同帮忙筹建艺术馆的陈岩曾说,为了筹建艺术馆,“黄胄最后竟到了有钱建大楼,没钱还债的地步”,杨先让也说过,黄胄曾托他帮忙筹点钱。
得知黄胄缺钱,已回到韩国的闵庚灿,千里雪中送炭,给黄胄捐了10万美元!
回去还不忘回报恩师们,不仅如此,闵庚灿甚至铭记中国画坛的恩情。
他回家发现,祖宗不知从哪里弄来的吴昌硕先生200多方印谱,想都没多想,就全部回赠给西泠印社。
最后,他重回中国,在杭州定居,杭州是他的第二故乡,虽没有用奶水养他,但艺术的奶水已经哺育了他一辈子,他忘不掉,也无法割舍这份恩情。
他要回来,回来将自己的所学所得,回馈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
他说:“我虽然是韩国人,但我不能忘记我是吃中国饭长大,我的绘画是在中国学的,是中国人培养了我,从哪里学到的,就该还到哪里去。”
晚年的闵庚灿,学着恩师的样子,同样毫无保留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只要是真正热爱艺术的,他都会悉心教导。
赖羽彤是闵庚灿的学生,她印象最深的一课,就是闵老先生教她画竹。
他告诉她,画竹关键不在于技法,要先了解竹是正直、高风有节的象征,如同学好画,要先做好人。
2022年12月29日,他这棵生长在中国杭州的外来高竹,和着年末的风,卧倒在这片土地上,他的汁液,依旧继续流着,滋养这片土地。
参考资料:
1、闵氏家族文化|著名画家闵庚灿逝世,一生传奇,以中国画扬名的韩国人!
2、闵氏家族文化|闵庚灿:传奇的一生,以中国画扬名的韩国人!
3、闵庚灿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男人的魅力往往藏在他的故事之中
4、收藏网|韩国著名画家闵庚灿
5、每日商报|闵庚灿:对杭州的眷念永远是我艺术创作的源泉
6、敦煌画院|闵庚灿与敦煌的我——追忆恩师闵庚灿先生
闵庚灿作品欣赏:
![]()
![]()
![]()
![]()
![]()
![]()
![]()
![]()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