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了初中像变了个人,以前黏着你说心里话,现在关门上锁,多说一句就炸毛,到底是孩子叛逆,还是我们做错了?
每天被这样的问题困扰的家长,不在少数。初中是孩子从童年迈向青春期的“分水岭”,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独立的想法,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而不是像小时候那样被全方位管控。
可很多家长还没跟上孩子的成长节奏,依然用老方法教育,不知不觉就踩中了孩子的“雷区”,把亲子关系推得越来越远。
今天就来聊聊,孩子进入初中后,最反感父母的4种行为,如果你也在做,赶紧改!
1. 张口闭口提成绩,把“分数”当唯一话题
饭桌上,“这次月考考了多少分?”“隔壁小明又考了全班第一,你怎么就不行?”
辅导作业时,“这么简单的题都错,你上课在干嘛?”
甚至出门散步,话题也能绕回成绩。
家长总觉得,关注成绩就是关心孩子,可在初中孩子眼里,这种“只看分数”的关心,特别功利。
他们努力了没考好,想得到安慰,换来的却是指责;他们有了新的兴趣爱好,想分享快乐,得到的却是“别浪费时间,赶紧去学习”。
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再和家长沟通,甚至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2. 偷偷查手机、翻日记,侵犯孩子隐私
“孩子最近总躲在房间玩手机,肯定有问题,我得看看他在和谁聊天”。
“他写日记不让我看,难道有什么秘密瞒着我?”
抱着这样的想法,很多家长开始偷偷查孩子的手机、翻孩子的日记。
初中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空间”,哪怕是一本日记、一段和朋友的聊天记录,都是他们的隐私。
家长的这种行为,看似是“为了孩子好”,实则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会彻底摧毁孩子的信任。
一旦被孩子发现,亲子关系会瞬间降到冰点,孩子会觉得“连爸妈都不相信我,我还有什么可倾诉的”。
3. 用“为你好”绑架孩子,替他做所有决定
“我给你报了数学补习班,周末去上课,肯定能提高成绩”。
“这个兴趣班没用,别学了,我给你换个钢琴班,以后有出息”。
“不准和那个同学来往,他学习不好,会带坏你”。
家长总以“为你好”为借口,替孩子规划人生、做决定,却忽略了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初中孩子渴望自主,希望能自己决定学什么、和谁玩、怎么安排时间。
家长的过度干涉,会让孩子觉得“我就是个傀儡,没有自己的想法”,要么变得叛逆反抗,要么变得自卑懦弱,失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翻旧账、拿孩子和别人比较,否定孩子的一切
“上次考试你就没考好,这次还是这样,一点进步都没有”。
“你看看你,又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哪像个女孩子/男孩子”。
“你表哥考上了重点高中,你要是能有他一半努力就好了”。
翻旧账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努力永远被忽视,过去的错误永远被记着。
拿孩子和别人比较,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产生“我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
初中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内心敏感脆弱,需要的是家长的鼓励和肯定,而不是否定和打击。
长期被否定的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不自信,甚至会自暴自弃。
其实,初中孩子的“叛逆”,本质上是对“被尊重、被理解”的渴望。他们不是故意和家长作对,而是希望家长能看到他们的成长,尊重他们的想法,给他们足够的空间。
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放下“控制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少提几句成绩,多关心关心孩子的心情;不查手机、不翻日记,给孩子留足隐私;不替孩子做决定,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不翻旧账、不比较,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肯定。
亲子关系就像一场“双向奔赴”,只有家长先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和孩子成为朋友。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各位家长提个醒,别再做让孩子反感的事,用心陪伴孩子度过这关键的初中三年!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说到了你的心坎里,赶紧分享给身边的家长,一起避开教育“雷区”,和孩子好好相处!#上头条 聊热点#
![]()
图源:哪吒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