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本报记者 孟佳惠
2025年的“双十一”活动落幕,各类消费纠纷问题逐渐进入频发阶段——价格猫腻、补贴“朝令夕改”、产品质量缩水、售后服务缺位……这不仅侵害消费者知情权、财产权,更扰乱网络市场秩序,削弱消费信心,亟需高度重视、统筹应对。
“双十一”本不该是套路的竞技场,它最初的意义是用集中促销让消费者享实惠、让优质品牌拓市场,是连接供需的桥梁,而非消耗信任的陷阱。当“薅羊毛”变成“防套路”,当真心让利变成数字游戏,被毁掉的不只是“双十一”的口碑,更是大众对“优惠”“诚信”的基本期待。
可以预见,未来的“双十一”将呈现更加多元的生态格局:综合平台依托技术与供应链优势,构建稳健的消费基石;内容平台凭借其独特的信任基因与发现能力,持续激发潜在需求。
电子商务的长久生命力,从不在花哨的套路里,而在货真价实的诚意中,“双十一”需要各方共同守护,才能形成可持续的消费信任生态。只有让套路退场、让诚信归位,“双十一”才能真正回归初心,电子商务消费生态也才能发展得更稳、更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