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讽刺,生前权倾天下的慈禧,死后陵墓却成了军阀的“提款机”。到底是谁,泄露了东陵的天机?又为何李莲英的一声“应允”,让慈禧死也不得安宁?
1928年8月5日,北平路透社刊出一条新闻:“谭温江因携带大量罕见珠宝在古玩店被捕,所藏正是慈禧太后随葬之物。”一时舆论哗然:曾经的“天下第一权臣”慈禧,修建了清东陵最豪华的陵寝,千挑万选的工匠、凡见必惊的彩画、铺满金叶的雕花砖,怎会被盗墓者轻易撬开?
![]()
如果真像当年李莲英口述、侄子辑成的《爱月轩笔记》那样详尽,为什么守陵人隔一年就萌生私意?东陵守卫为何在1926年忽然流于散漫?更关键的是,李莲英这个慈禧最信任的掌炉太监,在慈禧入土为安的那一天,竟是给未来盗墓者送上了“密钥”。
![]()
话说1909年秋,按照慈禧遗诏,她葬于河北遵化菩陀峪定东陵。那时宫中几位重臣都懵了:按理太后入葬应简约、按制矩行事,可慈禧偏偏大搞排场:三殿梁枋架木全用黄花梨,门窗隔扇刷上“和玺彩画”,金柱多达六十四根,随葬珠宝估值白银五千万两。有人问:“太后这样大手笔,到底为哪般?”有人说:“她要的是身后无愧,死后也要威风。”慈禧心里清楚,这些精巧机关只能她自己知道。可她没想到,自己最宠信的李莲英,竟将天机口口相传。
![]()
同治四年,李莲英靠安德海举荐,成了总管太监,成了太后左膀右臂。那一坐,就是五十多年。李莲英从散役小太监一路爬升到宫中巨鳌,靠的是“察言观色”与“密不外泄”。可惜,他一念“把宫中见识记录下来”,竟成千古大忌。《爱月轩笔记》里,他详写了修陵选址、地宫设置、机关拆解、棺木结构,甚至记下了那层“金花丝褥”“108尊玉佛”的具体位置。自此,陵墓成了明摆着的藏宝图。
![]()
只顾占卜巫术、画面排场的清末朝廷,却没盯严旧臣的笔迹。李莲英临终时,点头让李成武将口述写成书,想留作“后人研究”。可他怎么也没想过,几十年后孙殿英这号人,拿到手里肯定不会去图书馆研读。1926年,孙殿英的部下忽然带来这本《爱月轩笔记》:“如果真像书里写的那样,那我们为何不去盗墓呢?”不加思索,孙殿英当场一拍大腿:“那就盗墓去!”从此,东陵的命运揭开了一页血腥新章。
![]()
当时,直隶省省长曹锐曾以查办天丰益铺盗卖陵树为名,折腾过东陵一番。乱世之后,守陵人连生活都成问题,自盗、倒卖时有发生。孙殿英则更机巧:他在马兰峪张贴“军事演习”布告,逼得百姓逃离,宫女宫人更是落荒而逃。他们连棺椁都没看守,孙殿英便带队入山,试探性挖掘两昼夜。挖不开入口,他就拷打附近老人,逼出一名逃过死劫的姜工匠。姜工匠指路,孙殿英这才找到那被多层花岗石封得严严实实的墓门。
![]()
有人提议拉炸药直接炸开,碰巧孙殿英见过前人经验:“盲目爆破恐触机关,不如慢慢凿。”于是他们人力破石,一点点把门缝撬开。门一开,金碧辉煌的地宫映入眼帘,文革以后都少见的珍宝随处可见。官兵们先是惊叹,接着就疯狂抢夺:金佛、夜明珠、翡翠、珊瑚、白玉……直到打开慈禧棺木,想把棺内珠玉也统统搬走。有人拉出棺盖,就见慈禧遗容骤然风化,迅速成灰。可那群人淡定得很,根本不管是干尸还是活物,拿起宝物就走。孙殿英还命人割开慈禧下巴寻找所谓“含夜明珠”的位置,连棺内骸骨都不放过。
![]()
从地宫搬出宝物,光是装车就动用了三十辆汽车。直到7月11日,谭温江因在北京古玩店销赃露马脚,才被捕。可孙殿英身为幕后主使,却靠行贿、后台关系,至今未被定罪。国民政府在舆论高涨时,只能草草结案,东陵被盗案成了一桩没有主犯的“未解之谜”。
![]()
更戏剧的是,第二次、第三次的东陵开启,竟全是人为之过。1928年溥仪派旧臣给慈禧二次装殓,想让她好好“沉睡”。一封漆,一层金箔,看似万无一失。可1983年文化局副局长突访,竟发现棺椁被老鼠啃咬——这是老鼠不可能钻进的地方。原来,一名看守为了吸引游客,偷偷打开棺椁,让人按骸骨制作模型,却不报批,彻底破坏了原生态。无奈之下,文物局成立技术小组,1984年1月再次开启东陵:身着白大褂的修复专家,用镊子、一字螺丝刀,按图索骸骨。丝织品、绣花被、黄绸袍一件件取出,化学剂喷洒,疫壁蜡封,才算让慈禧的骨骸再度归于完整。
![]()
可惜,这三次开启,出现的都是人心的贪婪和好奇。慈禧死后,一心想用奢靡机关自保,却没想到,她最信赖的李莲英将所有天机留了下来,让盗墓贼得偿所愿;又没想到,文物修复者、看守者,都因小利小便,反复撬开棺椁,越来越把陵墓当“展览馆”。当年慈禧生前那句“朕死无面目见祖宗”,如今倒成了真实写照。她的东陵,表面金碧,暗地里却是无尽的悲歌。
![]()
归根结底,这是人性的贪婪与短视作祟。慈禧为了死后安宁,铺张重修东陵;李莲英为了显赫地位,将天机留于笔端;孙殿英为了糊口,将陵墓视为金山;守陵者为了生计,竟将棺椁当成吸金设备。今天,我们在陵园里转一圈,只剩风声呼啸,偶有鸟雀掠过,那些金柱、彩画、珠玉的光辉,都在贪婪面前如昙花一现。慈禧以权谋私,为帝王立下豪华陵寝,可她的死后,竟成了这摘宝、修墓、再修墓的漫长循环。究竟是历史的玩笑,还是人性的审判?留给我们的,或许不只是废墟与陈跡,更是一次次关于权力与欲望的深刻拷问。
信息来源:[《爱月轩笔记》口述记载] 参考资料:[北平路透社1928年8月5日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