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为魂,雪山为证——怀念艺术家马鱼
惊悉马鱼11月11日辞世,享年61,不胜感叹。七、八年前因工作原因,我曾两次与马鱼在中卫交流。当时他一头长发,很具艺术家风范,烟不离手,不时小酌一口。说实话,对绘画创作我是门外汉,但谈及他的远征军系列绘画我倒充满好奇。记得马鱼只是淡淡说了句:“怀念罢了。”
他说得轻描淡写,但在我印象中马鱼的不少作品都与当年抗战中远征军有关,且不惜笔墨,这与他在云南生活二十多年的情景有关,是当地人给了他创作的情怀与信念。这也让我想起前年在云南旅游时带团导游说起当年抗战时云南人民的牺牲与贡献时竟然泣不成声。可以说,马鱼的远征军系列绘画作品就是对前贤抗战保家卫国的膜拜与敬佩之作,是发自内心的。怀念马鱼,是怀念一位在世俗边缘独行的艺术赤子。他以马为骨、以鱼为灵,挣脱体制的桎梏,从宁夏黄河边走到丽江古城,把半生岁月活成了一场忠于内心的艺术修行。那些长发披肩、醉卧画室的剪影,那些伴着交响乐泼洒的色彩,都在诉说着一个不媚俗、不屈从的灵魂。
他的画笔从无羁绊,《嚎叫》系列里扭曲的群像,是对世俗的呐喊与抗争,藏着贝多芬乐章里的激昂与孤愤;《雪山》系列中嶙峋的峰峦与斑驳的纱布,既有玉龙雪山的高洁,也有对生命伤痕的悲悯;《茧》系列融合生与死的哲思,在混沌色彩里追问存在的本质。那些看似凌乱的笔触下,是“心王自在”的纯粹,是庄子“逍遥游”的意境,更是对生命最本真的描摹——酸甜苦辣皆呐喊,喜怒哀乐皆艺术。
他活在精神的天堂,陋室里堆满数百幅作品,是他最富有的珍藏;他又困在人间的烟火,拒绝腰斩价的亵渎,哪怕生活清贫也坚守艺术的尊严。酒酣时的呼麦与高歌,是灵魂在孤独中的野唱;镜头下的《丽江混混》《进雨崩》,是对民间烟火的深情凝望。他以尼采笔下的酒神精神直面悲苦,在痛苦中提炼喜乐,让艺术成为生命最烈的酒、最暖的光。
如今,无论岁月如何流转,他的作品依然在时光里“嚎叫”与“呼吸”。那些雪山的白、呐喊的红、水墨的混沌,都成了他留给世界的印记。马鱼未曾远去,他化作了画笔下的自由魂,化作了雪山间的风,永远活在那些敢与世俗相悖、敢为内心作画的人心里。
真心希望在天国依旧能看到马鱼泼墨挥毫的风流与洒脱。
作者:阿甘
马上发布信息
(声明:“中卫天天网”微信公众号除原创内容外,其余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更正或删除。)
关注“中卫天天网”同城信息免费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