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张馨心
“我们相信,好的公交是能被人民感知的!”11月13日,谈及“公交+文旅”,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王东举例说,丽江、大理等旅游热点城市创新推出“瓦猫号”“雪山号”等17条特色主题巴士线路,年均服务游客已超百万人次。
当日,交通运输部“我的公交我的城”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云南,并在丽江举行启动仪式。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2024年9月,丽江凭借“公交+文旅”,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今年1至10月,已有150万人次在丽江乘坐涉旅公交出行,占总公交出行人次的14%。涉旅公交经营收入,已占到2274万元公交线路经营收入的75%。
在多地传统公交行业面临客流下降、市场萎缩的背景下,偏居西南的丽江如何通过“公交+文旅”,实现公交事业可持续发展?
疑问一
如何破解“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
丽江位于滇川藏通衢之地,自古便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重镇。
丽江市委常委、副市长高平表示,在交通运输部和省交通运输厅的关心和支持下,当地以公交为窗口,积极探索“交通+文旅”的融合发展新模式,目前已形成“慢下来、深体验”的旅游新格局。
丽江的“公交+文旅”,基于怎样的发力点?当地多位交通领域人士均提到一个关键词——需求。
比如,丽江交通运输局局长周志坚提到游客的这样一项需求——“最后一公里”如何出行?他透露,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当地持续优化线网布局,创新服务模式,例如精准投放共享单车,与公交站点有效衔接。
![]()
丽江正通过“公交+文旅”,努力实现公交事业可持续发展。封面新闻记者卢荡摄影
疑问二
公交如何满足“深度游”需求?
“最后一公里”打通了,如何满足游客在丽江深度体验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的需求?周志坚特别提到“开通旅游专线”。
丽江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和宏补充说,根据不同群体、不同时段的出行需求,在文旅专线框架内,规划并开通多条具有延伸性质的定制线路。比如,推出“101路日照金山专线”“景区夜间专线”“丽江的花观光专线”等定制线路,构建了“基础专线保障覆盖、定制线路补充特色”的服务格局。
在他看来,正是立足于游客的“需求”探索,才逐步构建起丽江“一站式”文旅公交线网。
![]()
丽江着力打造快慢结合、干支互补、覆盖热门景点的文旅公交网。封面新闻记者卢荡摄影
“2019年,我们便开通了首条丽江古城到玉龙雪山的文旅专线,后续又相继开通11条特色文旅专线,并根据客流延长服务时间。至今,已打造出快慢结合、干支互补、覆盖热门景点的文旅公交网,形成以古城为核心、辐射高铁站及主要景区的公交服务格局。”和宏表示,这一尝试契合了丽江旅游市场的需求,不仅为游客带来了便捷,也为公交企业增加了营收。
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9月,文旅专线营收已占公司总营收的75%。
疑问三
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卖汽车票?
在丽江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黎学新看来,结合游客需求的服务探索,并不止于公交路线拓展与优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断升级的网络售票模式也成为新的服务形式。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消费习惯快速变迁,围绕‘互联网+交通’,以‘数字化票务与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开展了微信、抖音售票等服务。”黎学新透露,早在2022年10月,就已上线“丽交出行生活”小程序,嵌入汽车票务服务,提供实时的线路、班次、余票、车型信息查询。2024年12月,又开始在抖音销售汽车票,并尝试“直播售票”“团购汽车票”等方式。不仅丰富了游客选择,也促进了票务销售。
数据显示,该企业2024年微信小程序销售额已突破3000万元。截至2025年9月,“丽江交运”公众号线上购票比例已达58%。
疑问四
如何尽量保证公交不堵车?
面积约2.0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25万的丽江,2024年游客突破八千万人次。在这座国际旅游城市,交警部门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保障公交路权优先、提升公交运营效率?
丽江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副支队长李朝华表示,当地缓解拥堵、提升游客体验的核心策略便是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依托《丽江市慢行系统规划》和“国家公交都市”创建目标,已构建“两横两纵”城市公交客流走廊,并通过优化信号灯配时、设置公交优先通行区,减少公交车辆在核心景区的拥堵延误。
他举例说,在丽江古城、玉龙雪山等景区周边,通过物理隔离和标线划设,保障公交专用道连续通行。
此外,借助科技手段保障公交优先调度。李朝华介绍,依托“丽警在线”小程序、交通态势监测系统,实时推送路况信息至公交调度平台,动态调整发车间隔。“2025年以来已发布路况提示63条,公交到站准点率提升至94%。”
在旅游旺季,还会通过信号灯远程控制,为公交车辆提供“绿波通行”,减少行程时间。而为了保障旅游公交专线,公安交管部门去年以来已累计疏导公交优先通行千余次。
谈及未来,他表示将继续完善公交优先信号系统,进一步压缩公交行程时间,力争2026年前实现核心景区公交平均时速提升25%。
疑问五
如何推动公交与文旅深度融合?
文旅如何才能更好“+”公交?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四级调研员子宏科表示,除了“优化线路布局,织密文旅交通网”,还需“注入文化内涵,升级出行体验”。
他举例说,通过打造雪山观光火车等特色项目,以全景车窗搭配文化讲解,打造了“移动观景台”。此外,推出文化主题公交、特色站台,让公交出行变身可触摸、可感受的“移动文化展厅”。
“创新产品形态,推动载体转型。比如试点开发富含文化底蕴的主题旅游线路,推动公交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交通+体验+文化’的复合型旅游载体升级。”子宏科同时透露,为了强化旺季保障,提升服务舒适度,已建立节假日联动机制。通过加密班次、延长服务时间、增设临时志愿服务点等举措,全力保障游客出行便捷。
![]()
开发主题旅游线路,推动公交向“交通+体验+文化”的复合型旅游载体升级。封面新闻记者卢荡摄影
疑问六
公交事业如何可持续发展?
公共交通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记者在丽江采访发现,围绕“需求”展开的探索与支持,并不只有交通运输部门。
比如,公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稳定的资金支持。如何构建长效保障机制,精准支持公交发展?对此,丽江市财政局副局长李自强介绍了三大发力点。
首先,建立并固化补贴机制。他表示,2022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近1000万元专项资金,形成“预算保基本、专项促更新、多元强基建”的稳定投入模式,确保公交系统基础运营与长远发展。
“强化资金绩效管理”,他透露,配合主管部门,强化全过程绩效管理,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重点投向车辆更新与基础设施提升,最大化资金使用效益。
此外,聚焦绿色出行转型,财政资金统筹发力,重点支持新能源车辆购置与配套充电设施建设,服务生态旅游城市定位。
如何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落实公交优先战略?丽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和佳凤表示,公交专项规划已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2035年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为目标,构建“二级线网+特殊公交”的多层级公交线网。
她以保障场站开发为例,介绍了用地供给模式的创新——鼓励公交场站用地复合利用,探索支持其与商业服务、旅游集散等功能融合开发,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探索“以站养站”新模式。
她表示,通过公交场站用地采用划拨、协议出让等灵活供地方式,允许存量场站利用闲置设施开展商业服务,不仅配套了一定比例的附属商业,而且在不影响公交功能的前提下提升了土地资源开发价值。
![]()
丽江的公交志愿服务点,是保障游客便捷出行的举措之一。封面新闻记者卢荡摄影
侧记
国家地质公园玉龙雪山
如何减少自驾车进景区?
作为丽江“生态名片”的玉龙雪山,是闻名世界的中国国家地质公园。
这一亚欧大陆最南端的现代季风海洋型冰川分布区,如何践行绿色出行、构建与城市公交协同发展的景区交通体系?
玉龙雪山省级旅游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郑文静向封面新闻记者表示,管委会已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景区交通规划与运营中,并逐步构建起“立体交通接驳、清洁能源应用、公交文旅融合”的综合体系。
“构建高效接驳体系,可以有效纾解景区交通压力”。郑文静透露,2月12日已开通全程20.7公里的雪山观光火车,游客服务中心与已有9条公交专线配套。目前已形成“P+R停车换乘+轨道观光+公交接驳”的立体交通网,有效减少了自驾车进入景区,从源头降低了碳排放。
此外,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她表示,一方面,每天40辆新能源公交车前往玉龙雪山甘海子游客中心,为游客提供清洁运力。另一方面,丽江公交1月25日投运5辆氢能客车,用于古城至玉龙雪山甘海子的专线,其续航里程达420公里,实现了长途运营“零碳”排放。
“下一步,将继续致力于景区服务保障与公共交通相结合,将公共交通打造成旅游体验的一部分。”郑文静以雪山观光火车举例说,不仅要把它运营成便捷交通工具,也要把它打造成文旅体验产品,实现景区环境保护与旅游体验的双重提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