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直供,不计成本卖!"这样的宣传语近期频繁出现在阿里、京东等资产拍卖平台。兰州农商行挂牌的"育才壹品"小区住宅,单价仅2000元/平方米,不到市场价的一半;农业银行3436套、吉林银行2000余套、广东农信超1.2万套房产正在各大平台集中抛售。这场由银行主导的房产降价风暴,正在重塑购房市场的价格认知。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银行直售房产的价格优势究竟有多惊人?以兰州农商行案例为例,100套住宅起拍价7-11万元,折合单价仅为周边市场的40%。这种"腰斩式"降价并非个例,辽宁农信1.1万套、四川农信2.48万套待售房源中,多数标的价格较市场价低15%-30%。更极端的案例显示,部分商业房产成交价甚至低于评估价的50%。
这种价格断崖式下跌的背后,是银行迫切的资金回笼需求。根据监管要求,银行必须在两年内完成抵债资产处置。传统法拍渠道已难堪重负——2025年6月数据显示,3.2万套法拍房仅成交3215套,流拍率高达90%。而直销模式能让银行快速将"死资产"变为"活现金",即便大幅折价也在所不惜。
![]()
image
与法拍房相比,银行直供房具有明显的产权优势。工商银行濮阳分行原办公楼以340万元成交,超出起拍价101万元,正是因为这类房产已完成债权债务剥离。但低价不等于低风险,购房者仍需警惕三大陷阱:一是部分房源存在长期空置导致的设施老化;二是可能欠缴高额物业费;三是学区等附加价值可能已被占用。
不同性质的银行房产呈现冰火两重天。居住类房产频频流拍,兰州农商行200多套住宅多次挂牌仍"0出价";而银行自用过的商业资产却遭抢购,前文提及的工行办公楼溢价42%成交。这种分化反映出市场对资产质量的理性判断——产权清晰、位置优越的资产始终稀缺。
![]()
image
这场降价潮正在引发连锁反应。银行直供房比同区域二手房便宜15%-20%,直接冲击传统二手房市场。某城商行数据显示,其抵押房产价值已下调18%,形成"银行抛售-市场价下调-更多抛售"的恶性循环。中介机构也开始转型,部分经纪人转而专攻银行渠道房源销售。
对于真正的刚需群体,当前或是难得的购房窗口期。但必须注意:一是优先选择已完成产权登记的标的;二是实地查验房屋现状;三是核算全部交易成本。记住银行的终极目的是回笼资金,不会像开发商那样提供售后服务。当200万的房子标价150万时,要冷静判断是捡漏机会还是接盘风险。
![]()
image
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深度调整,银行甩卖房产只是其中一个缩影。数据显示中国住房拥有率已达96%,在人口负增长背景下,购房逻辑已从"增值预期"转向"实用价值"。银行直供房的大量涌现,或许标志着中国楼市正加速回归居住本质。对于购房者而言,既要抓住价格机遇,更要守住风险底线。
![]()
image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