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撕破脸,BBC道歉拒赔,下周起诉:10亿到50亿必须给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特朗普如果搞定这件事,可以拿到的赔偿,够特朗普家族吃香的喝辣的好几代人了。
11月13号,BBC董事长给白宫写了封信,说我们剪错特朗普的视频了,对不起。
信写完了,转头又来一句:但我们不赔钱。
这操作像不像踩坏了人家花,站在门口鞠个躬,然后手插兜走了?
![]()
我就纳闷,BBC这是真觉得道歉能顶事儿,还是早算好了这笔账不划算?
咱们今天不聊什么新闻伦理,聊点实在的:一个百年老店,为啥在道歉和赔钱之间画了这么清楚的线?
去年美国大选前,BBC《全景》栏目播了部纪录片,片名叫《特朗普:第二次机会》。
片子里剪了特朗普2021年1月6号国会山骚乱那天的演讲,把隔了快一小时的两句话硬拼一块了。
什么效果呢?
特朗普前半段说“我们将大步前往国会大厦,为我们勇敢的参议员和众议员加油”,50多分钟后,他又说了一句“我们将战斗,我们将拼死战斗”。
剪到一起就变成了「我们将前往国会大厦,我们将战斗,我们将拼死战斗」。
味道就变成了,这是特朗普在邀请自己的支持者,暴力冲击国会大厦。
事儿闹大了,BBC内部备忘录曝了光,总裁蒂姆·戴维和新闻CEO德博拉·特尼斯9号就辞了职。
但你注意,辞职的是高管,道歉的是董事长,拒绝赔钱的是这公司。
就像饭店给你上盘馊菜,经理和大厨辞职了,老板给你道歉了,但就是不退钱。
BBC董事长萨米尔·沙赫在道歉信里说得挺明白,这是“判断失误”,但“不存在提起诽谤诉讼的依据”。
翻译过来就是:我承认剪错了,但你告不赢我。
为啥要这样呢?原因其实不复杂。
首先是BBC肯定算了法律帐。
特朗普律师要10亿美元赔偿,特朗普自己后来又加码到10亿到50亿。
特朗普是美国总统,牌面很大,但BBC是英国公司,你要知道,在英国法律下,想证明媒体诽谤有多难。
![]()
BBC只要咬死“编辑失误”不是“恶意捏造”,基本就能扛住大部分诉讼。
况且跨国官司打起来,律师费都是天文数字,特朗普也得掂量。
其次是BBC算了一下品牌账。
BBC这次要是赔了,就等于承认自己故意造假,这对新闻来说是致命的,那后果不是赔10亿美元的事儿,是整个新闻公信力的崩塌。
以后任何被BBC报道过的人都能来闹一闹,你看,特朗普那事儿你们是有前科的,特朗普你们都给赔了,我这个也得赔吧?
![]()
最后一个关键,是BBC算了一笔政治账。
BBC是英国公共广播公司,背后是英国政府的电视许可费。
给特朗普赔钱,等于英国纳税人的钱流进美国总统口袋。
这在英国国内怎么交代?保守党都炸了锅,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直接在社交媒体上骂BBC“丢人现眼”。
所以BBC不是不知道错了,是算清楚了:道歉可以,但如果赔钱,那就是无底洞。
1,024 × 686
其实我挺喜欢看西方大乱斗的,好玩。
但这事儿也不能单纯停留在吃瓜上,我觉得这事儿暴露的是整个媒体行业的一个核心逻辑:道歉是最廉价的公关工具。
你想想,近几年有多少媒体、平台、品牌出了事儿,第一时间发个声明“深表歉意”,然后呢?没有然后了。
微博热搜买错了,道歉;直播间数据造假了,道歉;算法推荐出问题了,道歉。
但你见过哪家真的因为道歉付出实质代价了吗?
![]()
这年头,道歉,已经变成了一种免责护身符。
说白了就是:我认错,但我不改,更不赔。
观众呢?大部分人看到道歉声明,火气就消了一半。过两天热度一过,谁还记得这茬?
BBC这次玩得更高级,连道歉都分了层次,是董事长私人致信白宫,公开声明只说判断失误。
私下里跟对方说“兄弟对不起”,公开场合说“我当时手滑了”。既保住了面子,又留了退路。
但问题是,这种操作一旦成了行业标准,咱们就彻底进入了一个「道歉因为太好用,所以道歉无用」的时代。
![]()
从个人角度,我肯定不希望特朗普告赢,不然他真的是,又当了总统,又赚了大钱。
但从理性的角度,我还是期望特朗普告赢的,因为毕竟是BBC这个经常捏造新闻的媒体,这次被抓住了大把柄。
两害相权,取其轻。
一个经常对中国乱说话的西方百年媒体帝国如果能轰然倒塌,不也挺有意思的么?
![]()
各位大佬觉得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