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MedRobot
转载要求:可以直接转载,请在文首注明来源
在骨科手术机器人产业中,过去十年的竞争主要围绕“术式的广度”展开。
但当术式边界被逐步填平,新的问题开始浮现——
系统之间如何协同?操作流程能否更顺畅?医生能否在更少的切换中完成更高效的决策?
在 COA 2025 现场,佗道医疗带来了答案。
这家长期深耕骨科机器人的企业,携全新“超融合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亮相,展示包括 5G远程手术、工具可视化、生态协同与前沿创新在内的系统化功能,以系统整合为核心,诠释国产骨科机器人的多维能力。
从术式到系统,从集成到协同,骨科机器人的下一场进化,正在临床现场展开。
![]()
# 理念引领|让“超融合”成为可落地的工程
对佗道医疗而言,“创新”从来不是堆砌功能,而是让系统的每一次协同都更自然、更顺。
2025 年,品牌理念“以先进,至未境”正式发布——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系统化创新的哲学。
“以先进”代表技术根基与工程自信;“至未境”代表探索精神与持续超越。
这套理念与“超融合”路径深度契合:“超融合”不是堆叠,而是重构;不是多,而是顺。它强调从设备到系统的协同进化,让机器人、影像、手术床、远程平台在同一逻辑下高效共振。
在“超融合”体系下,佗道医疗正在以系统工程思维重塑骨科机器人的技术底座,构建可扩展、可协同、可验证的平台,让手术全流程的数据链、流程链和操作链真正贯通。
![]()
三大系统化升级是此次COA亮相的核心:
远程 5G 台车:实现术中教学、异地会诊与遥控手术,打破空间限制,让知识流动成为新型生产力;
工具可视化模块:通过光学追踪与开路、上钉、融合工具标定,实现全流程操作路径实时显示与误差警示,让手术“一切尽在掌握”;
神秘前沿创新产品:基于超融合产品组合的一次颠覆性升级,揭开下一代高可及性、高临床价值、轻量化数智骨科解决方案面纱,将超融合技术在广阔市场的普及带入下一个里程碑。
每一次技术升级,背后都是一个更大的命题: 让复杂的骨科手术,系统化、可复制、可验证。
# 临床验证|从展示场景到系统体验
任何系统的真正价值,都要在手术台上被验证。
在 COA 2025 现场,佗道医疗以多场 Workshop 呈现“数智骨科”的全流程协同能力,展示了“超融合”体系如何在不同术式与场景中实现跨环节、跨设备的实时协同,重点演示包括三大环节:
工具可视化在脊柱创伤手术全流程中的赋能
通过高精度光学追踪与工具标定技术,系统实现手术器械在三维空间中的实时显示与路径监控。医生可同时查看骨骼结构与术具轨迹,实现路径精准控制与安全边界预警,显著提升复杂和高精度要求手术的操作确定性。
超融合配准方式在关节置换领域的应用创新
依托行业领先且成熟的超融合配准技术,拓展应用于关节置换领域。系统不仅提供符合临床使用习惯的点云和无影像配准方式,更首创将基于术前CT影像和术中3D CBCT影像配准的“自动配准”技术应用于关节置换。该技术对骨表面显露和术者配准操作无要求,仅通过术中3D CBCT进行三维影像采集即可自动传输至机器人完成配准,整体环扫+传输+配准时间仅数十秒。该技术将显著提高手术效率,缩短医生学期周期,提升配准精度。在复杂手术,如僵直膝、屈曲挛缩畸形等病例中尤其具有独特应用优势。
一机多用:多术式快速切换演示
依托统一的系统软件平台、模块化末端接口和专科化配套工具,系统可在同一硬件平台完成脊柱、创伤、关节手术的快速切换,无需复杂校准或重启系统,展现出跨适应症的高度灵活性。于此同时更多适应症仍在此平台不断拓展中,由“三位一体”发展为“多项全能”,成为骨科医生爱不释手的“瑞士军刀”。
不少参会医生表示,系统的“顺畅感”是最直观的体验——医生不再只是“操作一台机器”,而是在体验一个可以协同运行的系统:规划更直观、配准更高效、导航与执行更流畅,操作节奏也更贴近真实手术的临床逻辑。
从参数精度到操作顺畅度,佗道医疗以系统化的方式验证了“顺”的临床价值——
不仅是操作顺手,更是医生成就精准、安全与信任的过程。
# 能力矩阵|系统竞争的量化指标
从验证到成型,是系统化能力的量化过程。
在 COA 2025 上,佗道医疗以 Trinity 平台为核心,呈现出“融合、智能、开放、迭代”四大系统能力矩阵——这是超融合理念从工程思维到产品体系的集中体现。
![]()
1. 全解决方案融合:机器人 × 影像 × 手术床 × 远程平台形成闭环
Trinity 全骨科手术机器人与佗道自研的术中影像设备 IC1003D、RC ONE以及专用手术床 Kylin1800D 共同构成“机器人+影像+手术床”三位一体的系统化方案。新增的远程手术平台更令术者远程规划和操控这一系统成为可能,形成远程规划指导-术中一体化执行-网络直播示范的手术教学闭环。
——IC1003D三维移动式C 形臂X射线机:采用等中心C环与CMOS平板,支持200°扫描与420帧高清图像采集,可在术中快速环扫生成高清三维图像,并一键传输至机器人;首创的超融合示踪器,使三维C与机器人间实现自动配准,大大提升设备联用精度和效率。
![]()
——RC ONE 二维移动式 C 形臂X射线机:250KG轻量化设计,灵活轻便;配合9/12英寸大视野与85cm大开口操作空间,是骨科术中成像不可或缺的手术伙伴;结合CT-2D配准技术和超融合示踪器,可与机器人间实现自动配准联用,大大降低手术机器人的影像设备配置门槛,并以自研高适配性提供更高的配准精度。
![]()
——Kylin1800D® 碳纤维手术床:具备 2000mm无遮挡透视区域与 180° 调位功能,为影像采集与导航跟踪提供稳定支撑。独创的无创示踪头架等特色配件,使手术床与机器人的联用产生巧妙临床效果。
全自研的术中一体化设备协同运行,使Trinity 平台在术中能够实现影像捕获—数据配准—路径执行—定制化环境支撑的流畅手术体验,围绕术者便利,打造高效手术流程。
2. 全流程智能:AI 规划与工具可视化的双重赋能
系统搭载自研 CBCT 模块,可在术中快速获取影像并自动完成配准,将传统数十分钟流程压缩至数十秒。AI 模块自动完成影像分割、标记点提取与路径生成,实现即时个性化术前规划;工具可视化功能则在术中实时显示器械轨迹与骨性结构对应关系,帮助术者在复杂操作中实现“所见即所控”,提升精准度与安全性。
3.开放生态:构建协同共生的产业接口
Trinity 系统支持多品牌植入物与手术工具接口的标准化接入,可灵活对接合作伙伴数据库,实现软硬件协同与跨厂商兼容。
4.自我迭代:从高端融合向轻量化延展
基于超融合架构,佗道医疗正推进 Trinity 平台的轻量化模块开发,使系统能覆盖更多层级医疗机构。通过模块化设计与兼容架构,未来的数智骨科系统将实现更高价值、更高可及性,让先进技术真正融入临床日常。
在这一能力矩阵中,佗道医疗的目标不再是“单点领先”,而是让系统在复杂术式与多设备协作中保持同样的确定性与顺畅感。
“融合”的终点,不是功能叠加,而是系统共鸣。
# 开放共建|从系统协同到产业生态
当系统内部的协同逻辑被验证,下一步的竞争就来自系统之间的协同。
在 COA 2025 上,佗道医疗与爱康医疗正式宣布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国产数智骨科系统的标准化与临床落地。
![]()
双方以各自核心优势形成互补:佗道医疗聚焦系统平台与控制软件的集成创新,构建机器人与术中设备的协同架构;爱康医疗则提供高品质植入物与配套工具,为系统方案提供稳定的临床支撑。
双方将共同探索“机器人 × 植入物”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使系统能在术前规划、术中执行与术后验证环节实现数据互通与参数匹配。通过统一的数字接口与开放算法模型,医生可在同一平台完成从方案设计到执行评估的完整闭环。
这种开放共建模式,突破了以往“设备各自为政”的行业惯性,让系统协同不再依赖单一厂商,而成为产业共研的结果。
从竞争走向共研,从技术互补走向标准共建,佗道医疗正在与产业伙伴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可持续的数智骨科生态。
# 结语
骨科机器人的竞争,正进入“系统阶段”。
当行业的关注点回到协同效率与临床确定性,技术的意义,也正在被重新定义——不只是精度和性能,更在于能否真正理解医生,理解手术现场。
佗道医疗以“超融合”体系为底座,以“以先进,至未境”的理念延展创新边界。
它关注的是让系统更有秩序、更可信赖,让技术真正成为临床的一部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