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闫硕 北京报道
11月14日—16日,由中国医促会临床营养健康学分会主办,中关村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营养与代谢专业委员会协办的 “第八届华夏医学营养论坛暨医学体重管理门诊的建设与规范化管理培训会议”以线上医学减重工作坊、线下肥胖防治研讨会议的创新整合模式在北京举办。吸引了全国600余位来自医学减重教学单位从业人员、临床医师及营养师参会,旨在深化肥胖症诊疗规范化进程,推动体重管理服务高质量同质化发展。
![]()
图说:第八届华夏医学营养论坛暨医学体重管理门诊的建设与规范化管理培训会议在北京召开
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等16个部门联合制定印发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中,“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推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体重管理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最新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 年版)》,则从病因学、诊断评估到多学科协作诊疗进行了系统性规范。加之《中国超重 / 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健康体重管理中心建设管理规范》等行业标准的落地实施,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全方位的行动指引,为本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政策与学术基础。
![]()
图说: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 王晓民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王晓民表示:“当前,我国超重与肥胖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在‘十五五’规划建议中进一步强调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的重要性。第八届华夏医学营养论坛正是响应国家号召、落实‘体重管理年’精神、推动诊疗规范化与同质化的重要举措。面向‘十五五’,我们将继续坚持‘学科为基础、学术为引领、科研为载体’,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医研产用协同创新。”
![]()
图说: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张旭东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张旭东表示:“中国医促会临床营养健康学分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持续推动医学营养治疗的标准化、系统化与临床落地。从《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的发布,到‘医学营养减重门诊’在全国千余家医疗机构的广泛建立,再到本次围绕‘体重管理门诊建设与规范’开展的深度培训与研讨,充分体现了学会在推动学科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中的责任担当与前瞻布局。”
多学科专家协同,医学营养精准护航科学减重
肥胖已不是单纯的 “体型问题”,而是涉及代谢、遗传、行为、饮食等多因素的复杂慢性疾病,其防治需要长期科学管理,更离不开多学科团队的协同发力。其中,医学营养治疗作为肥胖症治疗的基础,是贯穿肥胖自然病程、预防和控制肥胖及相关并发症的核心措施,为科学减重提供了关键支撑。
![]()
图说: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营养健康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 陈伟教授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营养健康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陈伟教授指出:“‘十五五’规划建议当中,进一步强调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的重要性。健康中国在2030也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就是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并且强调了3减,减油、减盐、减糖,实现的是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实际上这三个健康是我们进行慢病防治的一个重要的抓手。我们在本次大会之中特别倡导了医学体重管理的这样一个名词,重点强调用医疗的手段,即在医生的监督防控之下,让体重管理变得更安全、更有效,更加能够改善机体的代谢状况,所以体重管理应该是慢病防治的桥头堡。”
![]()
图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罗樱樱教授
作为内分泌领域的权威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罗樱樱教授表示:“肥胖是一种复杂性的疾病,需要多学科参与并且各个专业侧重点有所不同。内分泌科是在我们确定了肥胖症以后,要和营养科、运动医学以及其他的体重相关疾病的专业科室来共同协作,为患者制定科学的诊疗方案。对于这些患者的治疗,一方面我们要关注体重的降幅,关注体重相关疾病,也应该有针对性的为这些患者选择既能够减重,又有相应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来进行诊疗。这样帮助我们的患者在改善体重的同时,改善疾病状态,实现健康水平的提升。”
![]()
图说: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段盛林 研究员
专注于医学营养减重食品研发的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段盛林研究员,则从营养干预的 “落地载体” 角度给出了专业见解:“我们倡导 ‘以人为本’的营养干预减重理念。在医学应用减重产品的设计与研发过程中,我们立足营养干预的基础原理,兼顾营养均衡性与个性化需求,并结合临床实践开展开发工作。这样做一方面能为临床营养医师提供优质的技术支撑和产品支持;另一方面,减肥是一种习惯的养成,我们可针对不同场景进行产品开发,让消费者在各类场景下便捷使用产品,更有助于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通过多学科协同模式打破了单一学科的局限,让医学减重从 “粗放式减重” 转向 “精准化健康管理”,既保证了减重效果的科学性,又最大程度降低了健康风险,为不同类型的肥胖人群提供了更安全、更有效的减重路径。
三大环节亮点纷呈,创新模式聚焦减重规范化
为期三天的会议学术内容丰富多元,50余位国内外权威专家带来了高水平的学术分享,三大核心环节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同步开启的线上医学减重工作坊,聚焦循证膳食模式应用、人工智能减重管理、肠道微生态与体重调控、进食行为矫正等前沿话题,通过14门精品课程为参会者系统梳理医学减重的理论基础与实操技巧。《健康体重管理中心建设管理规范》解读会,是针对医疗机构门诊建设的精准赋能环节。会议邀请权威专家系统解读规范核心要点,详解健康体重管理中心的规范化诊疗流程、多学科诊疗模式建立及 DRGS 考核下的运营落地技巧,为医疗机构解决门诊建设与运营中的实际难题提供了实操蓝本。
11月15日—16日的线下肥胖防治研讨会,则通过七大学术专题,全面覆盖全人群肥胖防治需求。研讨内容既包括肥胖症全球防治策略、最新指南解读、运动处方应用等基础议题,也涵盖儿童青少年、老年人、PCOS 患者、糖尿病合并肥胖等特殊人群的体重管理策略,会议还设置了 PBL 教学案例分析、运动实操演示等互动环节,让参会者在交流中深化理解,提升临床应用能力。
自2025年8月启动申请以来,经专家委员会严格筛选,“2026年度医学减重教学单位”,得到了全国560家医疗机构的支持,加上历年入选的1000余家单位,目前全国形成了覆盖广泛、规范运作的体重管理服务体系。
第八届华夏医学营养论坛的圆满落幕,不仅搭建了全国体重管理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更标志着我国肥胖症防治工作向标准化、精准化、多学科协同化方向迈出了坚实一步。未来,在中国医促会临床营养健康学分会的引领下,随着更多医疗机构加入医学减重教学网络,以及各项指南规范的深入落地,我国体重管理服务体系将不断完善,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降低肥胖相关疾病负担贡献重要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