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了救内塔尼亚胡真的是操碎了心,甚至冒着干涉他国内政的骂名,去找以色列总统讨要特赦令。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私交之好,世人皆知。但对于如今官司缠身的盟友,特朗普的美国总统位置,似乎也起不到太多的作用。
当地时间11月12日,特朗普正式致函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请求赦免内塔尼亚胡。他指出,以色列国内对内塔尼亚胡的腐败指控,纯粹是政治迫害并且毫无依据。
![]()
«——【·特朗普为盟友干预司法进程·】——»
这封信开篇提及以色列历经三年艰难时期后迎来和平局面,隐含之意为不应再以司法问题困扰现任总理。
信中一面强调“绝对尊重以色列司法系统的独立性”,一面又全盘否定内塔尼亚胡贪腐案的合法性,这种矛盾表述的真实意图显而易见——所谓尊重司法只是表面姿态,核心目标是促使相关审判终止。
![]()
消息公布后,各方反应呈现明显分化。以色列总统府迅速确认收信,但明确表示特赦需遵循法定程序,必须由当事人或其直系亲属提出申请,间接回应了特朗普介入的越界性。
内塔尼亚胡阵营则反应积极,极右翼政客、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公开表示支持,称赦免内塔尼亚胡“既合理又紧迫”,并呼吁赫尔佐格采纳特朗普的提议。
反对党则反应强烈,议员亚伊尔·戈兰直接驳斥内塔尼亚胡的立场:“若坚称自身清白,便应在法庭证明,或主动辞职,而非借助外力寻求赦免。”
特朗普此举存在明显越界风险。美国长期标榜不干涉他国内政,而现任总统直接致信他国总统干预司法程序,显然违背这一原则。
此前美国高官已密集访问以色列,从特朗普到万斯、鲁比奥,相关动向已引发以色列国内对“美国强加意志”的担忧。此次特朗普直接介入特赦议题,以色列多家媒体公开质疑:“主导司法进程的,究竟是以色列还是美国?”
«——【·内塔尼亚胡的三重困局·】——»
特朗普倾力为内塔尼亚胡奔走,根源在于后者面临的严峻处境。作为首位在任期间遭起诉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司法危机已持续五年——2020年初,以色列检方以受贿、欺诈、违背公众信任三项罪名对其正式起诉,若全部定罪,将面临十年以上监禁。自2020年5月庭审启动至今,该案始终是悬于其政治生涯头顶的利剑。
![]()
内塔尼亚胡为规避庭审用尽手段。初期以健康问题为由申请休养,后续则频繁以国事活动为由与庭审时间冲突;加沙战事爆发后,他更借“战时总理”身份拖延司法进程,外界普遍质疑,持续两年多的加沙冲突背后,存在其以战争状态阻滞庭审的考量。
随着加沙停火协议达成,这一借口失效,庭审节奏逐步加快,内塔尼亚胡才转向特朗普寻求帮助。
![]()
除司法危机外,内塔尼亚胡的政治处境同样岌岌可危。尽管依靠执政联盟支持暂时保住总理职位,但国内不满情绪持续累积。
反对党始终以贪腐案为突破口,批评其“借公职身份为个人罪行开脱”;普通民众对这种“以公谋私”的行为亦多有不满,多次抗议活动中均出现“内塔尼亚胡下台”的诉求。
更关键的是,以色列总统特赦权有严格限制,通常仅适用于已定罪人员,审理过程中赦免的案例极为罕见,且需当事人主动申请——而坚称自身清白的内塔尼亚胡并未提交申请,这使特赦之路更加艰难。
多重压力下,内塔尼亚胡已陷入极度被动。他清楚知晓,一旦定罪,不仅总理职位将不保,更可能面临长期监禁。此时特朗普的介入,成为其唯一的救命稻草,即便清楚对方的帮助附带条件,也只能全力依附。
特朗普清楚,若内塔尼亚胡借其帮助摆脱司法困境,未来在对美政策上必然倾向配合。美国在中东有明确战略需求,无论是遏制伊朗核计划,还是推进中东和平进程,都需要以色列的协同。
将内塔尼亚胡转化为“可靠盟友”,相当于在中东安插关键支点,为后续政策推行扫清障碍。这种“施救换顺从”的利益交换模式,是特朗普一贯的政治策略。
![]()
但特朗普的博弈能否成功仍存变数。赫尔佐格已明确表态特赦需走法定程序,内塔尼亚胡不主动申请便无从推进;以色列国内反对“美国干涉内政”的声音持续高涨,赫尔佐格需充分考量舆论压力;更重要的是,内塔尼亚胡贪腐案证据链逐步完善,即便启动特赦程序,也未必能通过司法部审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