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受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委托,中国旅游协会组织开展“2025非遗旅游融合年度创新案例”征集和评审工作。最终,经专家评审,推荐20个“2025非遗旅游融合年度创新案例”。
10月30日,非遗旅游融合创新交流活动在河北唐山举办。“2025非遗旅游融合年度创新案例”在活动上带来案例精讲,中国宣纸小镇综合部负责人荣超以《宣纸小镇:从“纸”承经典到“旅”启新篇》为题作案例分享,现刊发现场视频及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非常荣幸代表安徽泾县宣纸小镇在此分享。
我们所在的是一座皖南小城,在这里守护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制作技艺,该技艺在2006年入选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也要非常感谢非遗司和中国旅游协会为我们颁发的这个证书。上午拿到这个证书的时候,我非常感动,看到我们这个奖项证书上面是有非遗的剪纸,我还没有仔细看,不知道是不是用的我们的宣纸。我们的宣纸也是作为非遗剪纸传统的首选用纸,因为它有纸寿千年这样的一个特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书画最重要的载体。
![]()
![]()
![]()
言归正传,我们今天想跟大家汇报的正是我们如何将这个非遗千年技艺走出一条新的创新之路。
我们的实践可以总结为一个核心、四大路径,一个核心就是以宣纸文化为不变的根与魂,所有的创新都围绕宣纸开展,以保证非遗的本真性,四大路径则是我们实现创新的具体实践。
![]()
第一是场景重塑之路,我们让非遗从“静态展览”变为“活态体验”。
![]()
为此我们打造了宣纸小镇的核心建筑国纸客厅,这个建筑是由中国美术学院以“纸山行”为概念设计,这个建筑也在国际上拿到了很多大奖,比如“佛罗伦萨双年展”最高奖项“达芬奇奖”,现在也成为了网红打卡点,同时以微演艺活化历史。2025年打造推出的《只缘身在纸山中2.0版》,将“草圣”怀素与捞纸、晒纸的故事深度融合,并增设了“宣纸厂招工”等互动环节,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剧中人。该剧自7月常态化演出以来,在国庆期间我们实现了单场观演人次稳定突破1000人,成为了景区重要的引流项目。
![]()
第二是业态融合之路,我们让非遗从“单一门票”变为“综合消费”。
![]()
景区系统布局工匠讲堂、宣笔、木梳、香薰墨、木板拓印等十余项非遗体验,同时开设国纸画廊,引入中美协在册书画老师驻场表演,增强游客的互动性。我们还积极开发像中国邮政文创等品牌,目前在售的文创产品超400款,年销售额达200万元。招商投资约1500万元建成“国纸河畔”民宿,有效完善了小镇的住宿配套,2025年国庆假期实现连续满房,成为景区新的营收增长点。自2024年小镇全面开放以来,招商引入20余家优质商户。通过上述举措让景区二次消费收入从无到有,目前约占景区总营收的40%,形成一个健康的营收结构。
![]()
第三是客群破圈之路,我们让非遗从“小众传承”变为“大众课堂”。
![]()
我们针对不同客群精准发力。面对学生团体开发《泾喜藏宝阁-寻找无价“纸”宝》课程,荣获2025年安徽省研学旅游课程设计大赛一等奖。我们与黄山市积极联动,开发“文房四宝研学线路”,年接待学生团体近10万人次。通过系统的研学活动,让青少年在实践中了解非遗知识,并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面向企业,产品《邂逅宣纸传奇》获得泾县“金牌团建主题活动”。二者共同构成了覆盖全年龄段的实践教育体系。
第四是传播赋能之路。
![]()
2024年成功举办了“风华盛典·宣纸小镇文化周”活动,相关微博话题总浏览量超1.2亿次。同年我们还承办了《正山堂诗词·甲辰集》首发仪式、“第十四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多场文化交流活动。在2025年,小镇作为“宝藏打卡地”亮相除夕夜央视荧幕,作为主要取景地登上CCTV-1《非遗里的中国》黄金时段。今年9月,宣纸题材电视剧《种墨园》在小镇取景开机,标志着宣纸文化IP取得影视化突破。
![]()
从一个依赖宣纸销售的工厂到一个吸引八方来客的综合体文旅目的地,小镇的实践证明了只要找准路径,非遗在小县城、小乡镇也能走出一条耀眼的道路 ,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文化动能。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