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2024年大选中获胜后,2025年1月20日就职,迅速推动多项对华强硬政策。他承诺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征收60%关税,还计划撤销中国的最惠国待遇。这些举措旨在减少美国对中国的依赖,尤其在电子、钢铁和制药等领域。白宫表示,这样的关税将保护本土产业,但经济学家警告,这可能引发通胀,并伤害美国消费者。特朗普团队还强调要加强国家安全审查,针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投资和合作设置更多壁垒。
2025年3月,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取消联邦政府中的多元、平等、包容项目。他称这些项目是浪费资源,要求所有部门停止相关活动。这直接影响了大学招生和招聘,哈佛等学校面临联邦资金中断的风险。4月,多州公立大学系统关闭多元办公室,以符合新规。批评者指出,这会加剧教育不公,但特朗普坚持这是恢复基于能力的选拔。
![]()
5月28日,国务院宣布开始吊销某些中国学生的签证,特别是那些与军方相关的个体。国务卿表示,此举保护知识产权,针对研究生和研究人员。6月,白宫发布公告,限制中国国民进入敏感科技领域。这延续了特朗普第一任期的10043号令,禁止与中国军民融合相关的学生入境。加州大学报告,中国学生入学率下降,许多人无法续签。
特朗普政府还提议大幅削减科学预算。2025年5月发布的2026财年预算草案,计划将国家卫生研究所资金从480亿美元砍到约300亿美元,降幅超过37%。国家科学基金会面临21%削减,重点转向国防相关项目如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国会拨款委员会部分抵制,但基本研究资金仍受重创,导致数千项目暂停。
![]()
这些预算调整引发科研界反弹。专家警告,削减会丢失近7万个就业岗位,并损害美国创新能力。国防部基础研究预算也被砍9%,应用研究资金减少。特朗普称这是精简官僚,提高效率,但科学家们表示,这忽略了基础科学的长期价值,许多突破依赖联邦支持。
在对华政策中,特朗普强调限制中国人才流动。2025年2月,联邦调查局加大对中美合作项目的审查,多名中国背景学者接受调查。3月,一位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因涉嫌资金不当使用被解雇,尽管无正式指控。这类事件让华人学术圈不安,许多人考虑离开美国。
![]()
特朗普的政策试图切断联系,但发现中国元素已深度嵌入。2025年10月,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即将领导全球科学,中国科学家在联合研究中的主导地位凸显北京影响力。美国企业担忧,签证限制会加速脑力流失,硅谷公司公开反对,认为这削弱竞争力。
中国回应特朗普措施,推出K签证吸引外国科技人才,包括本科生,无需工作offer。这被视为对美政策的反击,尤其在美国H-1B费用上涨后。11月,中国正式实施该签证,针对STEM领域,年龄上限待定,进一步加剧全球人才竞争。
在AI竞争中,中美势均力敌。中国在低成本机器人领先,美国需增加投资。特朗普会见中方时,讨论贸易和技术,但未达共识。中国五中全会制定五年计划,强调自力更生,进一步拉大差距。
![]()
这些举措短期节省资金,却中断重要项目。中国吸引美国科学家,尤其因资金削减和移民限制。历史显示,美国曾克服内部冲突,围绕机会平等的争斗或促成新平衡,与中国形成稳定关系。但长远看,特朗普政策难逆转全球人才流动,中国作为对手已无法轻易分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