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圆方的第1352篇原创
(点击标题下方小耳机标志可收听音频)
01
昨晚,外交部和中国驻日本使领馆就中国公民前往日本发布郑重提醒:
今年以来,日本社会治安不靖,针对中国公民违法犯罪案件多发,发生多起在日中国公民遇袭事件,部分案件迄未侦破,中国公民在日本安全环境持续恶化。
近日,日本领导人公然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严重恶化中日人员交流氛围,给在日中国公民人身和生命安全带来重大风险。
外交部和中国驻日本使领馆郑重提醒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
原本圆方觉得,这个提醒就是提醒提醒,直到今天看到国航、南航、东航、海航、川航五家航司已发出通知,公布了涉及日本航线客票的特殊处置方案,对于出行日期在12月31日之前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客票,可予以免费退改处理。
众所周知,提醒一下是不怎么需要花钱的,而“免费退改”这件事,可是不少花钱的。
圆方查了查,中日之间航班数为5000架次每月,按照一架次最低收入30万元计算,这大概也是15亿元/月的市场了。而允许免费退改所带来的损失,大概也是以千万计了。
所以,这次由高市早苗嘴炮所带来的一系列冲突,可能不简简单单是打打嘴仗,很有可能会比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的影响深远。
02
在过去的24小时,我国对于日本的“施压”到了近些年少有的地步。
14日凌晨,外交部官网发布消息,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奉示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金杉宪治。
下午,国防部发言人正告日方,若胆敢铤而走险必将碰得头破血流。
晚 上,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布消息,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奉示约见日本外务事务次官船越健裕。
今天一早,“钧声”署名文章《日本胆敢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必遭迎头痛击》发布。
其实,中国是给了日本,给了高市早苗足够的时间的。
11月7日,高市早苗在日本众院预算委员会上抛出不当言论,称若台海发生冲突且伴随武力攻击和军舰部署,可能被认定为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该表述隐晦暗示日本或可据此行使集体自卫权介入台海,突破日本政坛涉台言论底线。
中方第一时间提出严正交涉与强烈抗议。而在 接下来几天,中国外交部只要召开例行记者会,必谈及此事。
11月10日,面对日本国内理性议员的劝告,高市拒绝撤回言论,并辩称其立场“符合日本政府一贯立场”。
而这个“一贯立场”正是事件升级的导火索。
或许有自己小伙伴说,为何中国对于日本所谓的“存亡危机事态”这么敏感?
日本军国主义曾多次以所谓“存亡危机事态”为由发动对外侵略。比如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的“九一八”。
![]()
03
那除了对于“存亡危机事态”这个用词格外警惕,除了要严格反制“日本干涉中国内政”外。
我们这次为何一定要史无前例的政治,军事,经济(可能很快)压力,向日本施压呢?
圆方认为主要是为了“防微杜渐”。
中国与美国的台海博弈,实则经历了一场长达数年的战略试探与力量校准。
从特朗普时期的贸易战到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美方曾多次试图打“台湾牌”施压中国。
但经过佩洛西窜台、环台军演等多轮较量,中美最终形成了“护栏”下的微妙平衡:
美方虽维持所谓“对台承诺”,但明确反对“台独单方面改变现状”;中方则以常态化战备巡航确立实际管控权。
这种默契背后,是解放军区域拒止能力让美方认识到直接军事介入的灾难性后果。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美国越来越倾向于转向“代理博弈”策略,鼓动日本充当台海急先锋。
04
高市早苗的“存亡危机事态”论绝非孤立事件,4月美日外长防长“2+2”会议联合声明已首次纳入“台湾条款”,5月G7广岛峰会刻意炒作台海议题。
若今天放任日本突破“集体自卫权”红线,下一步就可能是美日联合巡航台湾海峡,甚至出现“亚洲版北约”的台海行动小组。
中国此次重拳出击,恰是在斩断美国精心设计的代理链条。
就像下围棋必须及时“断”掉对手的联络,此刻对日施压本质是瓦解美国“避实击虚”的战术。
当航空公司的退改签政策与外交军事警告形成立体打击,实则在向所有潜在追随者释放信号,任何企图在台海“火中取栗”的行为,都将面临包括经济反制在内的综合代价。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中方连续出击的同时,美国务院对高市言论仅表示“注意到相关报道”。
这种刻意低调也说明,在当下,美国在许多国际事务和经济合作都需要中国的配合。
这个时候,美国既想利用日本去搅乱局面,又不愿被直接卷入冲突,得罪中国。
因此我们必须让日本清醒认识到。当美国都选择战略谨慎时,冲在前面的棋子注定成为弃子。
所以,这两天对于日本的施压,大概率只是开始,因为眼下这场交锋,既是维护核心利益的必行之举,更是为未来数年战略机遇期清扫雷区。
而这也应证了当年教员说的那句话: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