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凌晨,孙部长“奉示”召见日本大使的消息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外交界激起千层浪。
今天,中方的愤怒非但没有平息,反而呈现出持续升级的态势,一场外交、媒体、军事联动的立体式反击已经全面展开。
这一切的导火索,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台湾问题上堪称疯狂的挑衅言论,而中国的回应,则是一套组合拳,其中最致命的一击,恰恰藏在外交辞令的平静水面之下——琉球地位问题被重新提上国际议程。
这步棋,看似闲庭信步,实则直指日本战略腹地,彻底改写了东亚的地缘政治游戏规则。
外交层面的反应是最直接、最迅速的。2025年11月14日晚,外交部领事司的公告出现在了各大媒体的醒目位置:“近期避免前往日本”。
公告指出,“日本社会治安不靖,针对中国公民违法犯罪案件多发”,而“日本领导人公然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是导致安全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旅行提醒,其严厉程度在近年来的中国外交实践中极为罕见,背后传递的是国家层面对日本当前环境的风险定性和最严厉的警告。
民间的响应更是迅捷如电。国航、南航、东航、川航等主流航空公司几乎在第一时间同步宣布,对日本航线的机票提供免费退改签服务。
这一系列动作环环相扣,从政府警示到市场联动,构成了对日本旅游业和经济交往的一记沉重打击,也向日本社会清晰地传达了中方的不满已经到了何种程度。
如果外交是冷静的警告,那么媒体和军方的动态就是灼热的战鼓。国家级的媒体平台全面开花,火力集中。
新华社的评论一针见血,指出“高市这是图穷匕见了”,将日本领导人的战略意图赤裸裸地揭露在公众面前。
人民日报的定调则更为强硬:“绝不容忍高市早苗在台湾问题上的越线挑衅”,这是对底线问题的再次清晰划线。
而最能体现决心的是解放军报的发言,它超越了外交辞令的模糊空间,直接宣告:“日本胆敢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必遭迎头痛击!”
这种毫不掩饰的军事警告,在和平时期是极其罕见的,它意味着中国军方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并向对方清晰地传达了行动的代价。
![]()
军事威慑从来不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几乎与这些言论同步,两个重大的军事动态引发了西方观察家的强烈震动。
首先是中国海军076型两栖攻击舰“四川舰”开始了它的首次海试。这艘巨舰之所以引人瞩目,在于它颠覆了传统两栖攻击舰的概念。它的排水量高达4万吨以上,拥有全球最大的飞行甲板。
这个吨位是什么概念?它已经超过了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的排水量,更是将印度“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远远甩在身后。076型舰所代表的,是中国远程力量投送和两栖突击能力的质的飞跃。
其次,是盐城海事局发布的一则航行警告。内容显示,从11月17日至19日,连续三天,每天24小时,在黄海中部部分海域进行实弹射击训练,无关船只严禁驶入。在地图上看,盐城的对面是哪里?正是日本。
这次的航行管控明确写着“实弹射击”,既没有冠以“例行”之名,也没有说“不针对特定国家”。
这几乎是以一种“无声的惊雷”的方式,将威慑力精准地投射到目标区域。一手是象征未来海战能力的战略性武器平台海试,一手是在敏感地域、敏感时间的实弹演习,中国的军事回应既有长远的战略考量,也有即刻的战术威慑。
然而,真正的战略高手,往往将杀招隐藏在最不易察觉的地方。就在全球目光被这些火爆场面吸引时,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孙磊在大会上的发言,完成了一次真正的“降维打击”。
他语出惊人地指出:“日本政府对琉球原住民长期存在偏见和歧视。”这句话表面是在谈人权,但其深层逻辑却直接动摇了日本对琉球(冲绳)统治的法理基础。核心在于“琉球地位未定论”。
日方代表在听到这番言论后,竟以“时间有限”为借口匆匆逃离会场,不敢进行实质性反驳。为什么日本会如此失态?因为孙磊代表所依据的,是二战后的国际法基石——《波茨坦公告》。
这份由中美英三国发布、随后苏联也加入的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其第八条明确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请注意,这里完全没有提到琉球群岛。也就是说,从国际法理上讲,日本对琉球的主权主张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历史遗留问题,从未“盖棺定论”。
战后,琉球由美国实行托管,但1971年,美国与日本私下签订了《关于琉球诸岛和大东诸岛的协定》(即“归还冲绳协定”),将琉球的“施政权”移交日本。
中国政府历来认为此举是美日之间的“私相授受”,严重侵犯了中国等相关国家的领土主权,也完全无视了琉球当地居民的自决权。
更为讽刺的是日本政府在对待不同原住民问题上的双标态度。其政府官方承认的唯一原住民是北海道的阿伊努人,却一直矢口否认琉球人作为原住民的身份。
这并非无心之失,而是因为一旦承认琉球人是这片土地的真正原住民,就等于间接承认了日本对琉球的统治缺乏历史和法理的正当性——这无疑是动摇日本国本的“七寸”。而琉球当地知事玉城丹尼对此事的回应,更是给东京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他以一种典型的“官方式暧昧”表示:“县厅内部无议论,但‘琉球民族’的提法确实存在。”
这句话轻描淡写,却四两拨千斤。它既巧妙地避开了日本中央政府的直接施压,又事实上默认了中国代表所提出观点的合理性,可谓是在高市早苗政府的脸上,用最柔和的方式扇了最响亮的一记耳光。
![]()
回顾历史,我们能更清楚地看清这步棋的深远意味。琉球王国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从明朝开始就成为了中国的藩属国,与明清两朝维持了长达五百多年的宗藩关系。
1609年,日本萨摩藩武力入侵琉球,使其进入了既向中国朝贡,又受日本制约的“两属”状态。直到1879年,日本明治政府趁中国清朝积贫积弱,强行“废琉置县”,吞并了琉球王国,设置冲绳县。
当时的清政府虽然多次与日本交涉,但终究未能成功阻止。这段历史表明,日本对琉球的统治,从源头上就带有强烈的殖民侵略色彩。
因此,中国此次重提琉球问题,绝非一时兴起的临时反击,而是一次经过深思熟虑的“釜底抽薪”之策。它的战略深意至少有三重。
第一,破美日同盟链条。琉球群岛,尤其是冲绳,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军事枢纽,驻扎了大量美军。一旦琉球的法律地位受到国际社会的质疑和讨论,那么冲绳当地民众持续数十年的、反对美军基地的运动就获得了强大的法理支持。这相当于在美国战略支点的最核心部位,埋下了一颗不稳定的种子,可能使其从内部不攻自溃。
第二,唤醒并夺回战后秩序的话语权。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依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本享有包括在日本驻军、管辖琉球、以及使用武力遏制日本军国主义再起等“沉默权利”。今日重提琉球,正是对美国战后单方面主导的秩序,尤其是其私相授受琉球施政权的直接挑战,是对历史正义的呼唤。
第三,这是一场高维的民心统战。与日本政府在琉球问题上遮遮掩掩、甚至被媒体曝出有破坏当地历史文化遗迹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方学者近期携带大量历史档案访问琉球,支持当地的文化和历史研究,尊重其民族认同。这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智慧,在中国的外交历史上源远流长。
回望高市早苗的癫狂挑衅,其姿态不禁让人联想到晚清的慈禧太后——对外盲目逞强,将对自身实力的误判作为外交赌注,最终只能把国家拖入危险的死局。
而琉球问题,就像一颗深埋在日本战略腹地的定时炸弹,引线早在1879年的强行吞并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中就已埋下。今日的中国,只是轻轻拨动了法理的指针,东京方面便已方寸大乱。
展望未来,局面有两种可能的走向。如果日本政府继续在台湾问题上进行危险的挑衅,那么中国完全有可能联合同样与日本存在领土争端(北方四岛/南千岛群岛)且握有法理优势的俄罗斯,以及琉球内部寻求更大自治权甚至复国的势力,共同重构二战后由美国单方面塑造的东亚格局。
如果日本选择退缩,那么由其主动挑起的这场台海危机也将自动化解——一个连自身琉球领地法理基础都摇摇欲坠的国家,还有什么资格和能力去介入中国的台湾问题?
日本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以为将全部筹码押注在美国身上就能逆风翻盘。它或许赌中国会顾忌地区反应而不敢翻历史旧账。但它显然忘了,中华文明最擅长的,就是在浩瀚的故纸堆中寻找历史的正义和未来的答案。
中国手中紧握的《波茨坦公告》,既然日本领导人扬言“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那么基于同样的逻辑,现在琉球主权未定,琉球有事,自然就是中国有事。
琉球与台湾近在咫尺,既然历史上同为我明清藩属,血脉相连,那么今日共同回归历史的正确轨道,也可谓是顺应天命、理所当然了。这场由日本挑衅开启的危局,正悄然演变为一场决定东亚未来数十年命运的战略博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