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11月13日,大余县樟斗镇横江村榨油坊内一片繁忙。工人们正有序进行烘干、碾粉、蒸粉、包饼、压榨等工序。随着机器运转,金黄透亮的山茶油从油槽缓缓流出,浓郁香气弥漫整个作坊。
“榨茶油这活,我从1996年干到现在,是祖辈传下来的手艺!”负责人谢盛林说。他指出了两个关键工序——蒸粉要火候精准,茶粉熟而不焦;包饼是技术活,需用稻草垫底,将茶粉压成结实的茶饼。
在保留核心传统工艺的同时,现代机械的引入让这门老手艺焕发出新的活力。老师傅汤克远乐呵呵地对比今昔:“过去用的是木楔式榨油,全凭力气,费时又费力。现在改用机械压榨,压力可控,粉质更匀,出油率能提高两成左右,不仅最大程度保留了茶油的原香和营养,也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劳动强度。”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油香不怕林子深’。”谢盛林端起一杯新榨的、色泽金黄的茶油,颇为自豪地谈起其价值,“这茶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山茶苷,不仅有助于清热解毒,营养价值也很高,在市场上一直很受欢迎。”
不仅如此,榨油后产生的茶麸也实现了“变废为宝”,被广泛用于洗发养发、生态杀虫和农业肥料,一吨能卖2000元。为此,油坊创新推行了“以麸代费”的模式:不收现金加工费,只留下茶麸作为报酬,同时还免费为农户提供茶籽接送与送油上门等服务,极大方便了周边种植户。
一旁的村民刘诗林看着刚榨好的山茶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昨天送了1400多斤茶籽过来,榨了360斤茶油,按零售每斤90元算,能有3.2万元的收入!”像刘诗林一样,油茶种植已成为当地许多家庭一项稳定且可观的重要收入来源。
近年来,樟斗镇将油茶产业列为“富民强镇五大产业”之首,通过推进油茶低效林改造、建设高产示范基地等一系列举措,持续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樟斗镇油茶种植面积9000余亩,年综合产值约600万元,带动了1387户农户参与其中,实现了“一片林子带动一方百姓”的致富愿景。(朱春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