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0月8日深夜,浙东四明山深处行进着一支疲惫之师。新四军浙东三北游击支队在张季伦的率领下,刚刚完成战略转移。战士们连续翻越数座山峰,军装早已被汗水浸透。当司令部传来抵达目的地的讯号时,众人抬头望去,只见暮色中矗立着一座巍峨殿宇——这便是当地闻名的道教圣地阳觉殿。
![]()
张季伦将军
当游击队员推开沉重的殿门时,殿内道士惊慌四散。张季伦立即上前安抚:“我们是抗日游击队,暂借宝地休整,天明即离。”听闻是抗日队伍,道士们转忧为喜,急忙抱来棉被安置。战士们倚墙而坐,不过片刻便沉入梦乡。然而宁静并未持续太久,子夜时分,两声突兀的枪响划破寂静。
正在灯下研究地图的张季伦猛然起身,哨兵已疾奔入殿:“副队长,我们被包围了!”霎时间,哨音急促,脚步纷沓,夹杂着日军三八式步枪特有的射击声。危急关头,张季伦拔出驳壳枪,子弹上膛,迅速召集各中队长部署防御。战士们强忍疲惫,如离弦之箭冲向各个制高点。
![]()
日军进攻路线图
黎明初现,山间薄雾渐散。日军阵地的掷弹筒率先轰鸣,重机枪的火舌舔舐着山脊。炮弹掀起的泥土混着断裂的竹枝漫天飞舞。透过竹林间隙,可见身着土黄色军服的日伪军正呈散兵线向上推进。张季伦紧握枪柄,示意战士隐忍待发。直到敌军狰狞的面容清晰可见,他才怒吼一声:“打!”
刹那间,步枪齐鸣,手榴弹在敌群中绽放。扼守要道的机枪喷吐着火蛇,日伪军猝不及防,慌乱退至山洼。狭窄的山道上,溃兵相互践踏,有人情急跳崖,岩底顷刻堆积起七八具尸体。
![]()
激战打响
短暂的沉寂后,日军军官挥舞军刀驱赶士兵再度进攻。游击队员沉着应战,待敌进入射程才精准打击。不料关键时刻,机枪突发故障。日伪军趁机投掷手榴弹,机枪手壮烈牺牲。眼见敌军即将突破阵地,张季伦急令投弹,数十枚手榴弹组成弹幕,暂时遏制了攻势。
此时后方突然出现敌踪——原来日军以正面强攻为佯,暗遣精锐迂回偷袭。张季伦当机立断分兵两路,亲率十余名老兵迎击后山之敌。在仅容一人通行的山道上,日军刺刀与钢盔碰撞作响。埋伏在隐蔽处的游击队员连续投出两轮手榴弹,未等硝烟散尽,已挺起刺刀扑向敌群。
![]()
新四军的白刃战
白刃战在晨光中惨烈展开。张季伦纵身跃上岩石,刺刀直取日军咽喉。占据制高点的战士们如虎添翼,不断将攀爬的敌军挑落山涧。然而日军拼刺技术娴熟,虽遭重创仍负隅顽抗。激战片刻,游击队员已伤亡近半。
眼见伪军阵脚松动,日军小队长挥刀连斩两名溃兵。张季伦锁定这个凶悍的指挥官,与之展开殊死搏斗。两人在嶙峋山石间翻滚缠斗,日军军官终被石块重击太阳穴而亡。当张季伦拖着十余处伤口起身时,战场仅余三名战士站立,而二十余名突袭之敌已全部歼灭。
![]()
如今的阳觉殿
![]()
如今的阳觉殿
前山阵地此时也击退敌军进攻。支队司令何克希判断日军必将增兵,遂决定向竹山岙转移。负伤的张季伦率突击班沿后山小道侦察,发现敌军早已胆寒退却。游击队循此捷径顺利突围。
此役游击队在绝境中毙伤日伪军二百余人,其中张季伦率部白刃歼敌十余,粉碎了敌军突击计划。然而令人扼腕的是,日军随后对阳觉殿实施了疯狂报复,十余名道士道姑惨遭屠戮,千年古观焚毁殆尽。
![]()
阳觉殿战斗旧址
这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既展现了新四军将士临危不惧的战斗精神,也揭露了侵略者残暴本质。阳觉殿的硝烟虽已散尽,但岩石上的斑驳血迹与道观废墟,永远诉说着那段用生命铸就的抗战史诗。每当山风掠过竹海,仿佛仍在传颂着那些在白刃相接中永生的英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