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076型两栖攻击舰首舰四川舰终于开始海试了,该舰从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码头解缆启航,赴相关海域开展首次航行试验任务。此次海试聚焦动力、电力等核心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测试,为后续专项试验奠定基础。
![]()
作为全球首款配备电磁弹射系统的两栖攻击舰,四川舰的首次海试不仅标志着我国两栖作战装备发展进入新阶段,更彰显中国海军,正在向着具备全球部署能力的远洋海军转型。
电磁弹射+超宽甲板,两栖舰变身“无人机航母”
没人能想到,两栖攻击舰居然也能装上电磁弹射器,四川舰就成了全球第一个吃螃蟹的型号。
![]()
以前不管是美国的“美国”级,还是我国的075型,两栖攻击舰要么靠直升机垂直起降,要么只能装短距起飞的战机,作战半径和打击力度都有限制。
而四川舰直接用上了和福建舰同规格的130米电磁弹射器,还专门针对无人机做了优化——电磁弹射能灵活调能量,不会像传统弹射那样弄坏无人机的轻量化机身,这一下就让它的作战方式彻底变了样。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它的超宽甲板,卫星拍的图显示甲板宽有52米,比美国“美国”级两栖攻击舰还宽,甚至不比一些轻型航母窄。
![]()
这么宽的甲板配着双舰岛设计,把航海指挥和航空管制分开,运作效率提了不少,再加上30吨级的升降机,完全能满足大型舰载机的调度需求。
军事专家都直接叫它“无人机航母”,这话一点不掺水。已经定型服役的攻击-21隐身无人机,就是专门给它准备的“撒手锏”。
这款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快15吨,内部弹仓能装2吨弹药,有了电磁弹射帮忙,完全能装满油弹起飞,轻松打击2000公里外的目标,还能在任务海域长时间盘旋侦察。
![]()
别以为它只能装无人机,四川舰的甲板和弹射系统理论上还能支持歼-35隐身舰载机起降。歼-35体型小巧,适配单弹射跑道的平台,一旦上舰,四川舰就从“无人机航母”变成了“电磁弹射轻型航母”,空中打击半径直接能覆盖1500公里以上,战斗力快赶上常规航母了。
对比我国之前的075型两栖攻击舰,后者甲板宽才36米,只能装直升机,而四川舰不光能装几十架直升机和无人机,还能搭配固定翼战机,这种进步可不是一星半点,直接让我国两栖作战从“平面登陆”升级成了“空海一体”的立体作战模式。
动力电力双保险,撑起远洋部署硬底气
![]()
四川舰这次海试,核心就是测动力和电力系统,这俩可是它能实现远洋部署的“硬底子”。
要知道,电磁弹射是个“耗电大户”,瞬间需要的功率特别大,普通动力系统根本扛不住,而两栖攻击舰还得兼顾远洋航行、坞舱投送这些任务,对动力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要求极高。
四川舰用了燃气轮机加6台柴油机组成的原动机,再配上先进的中压直流电力系统,总功率能到78兆瓦,这套组合看着复杂,却解决了大问题——它能灵活分配能量,需要弹射时就集中供电,巡航时就切换到经济模式,既保证了弹射效率,又不影响航行速度。
![]()
这种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可不是谁都能玩转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就曾因为类似系统跳电趴过窝,但我国在商船电推进领域有深厚的经验,再加上完善的仿真和多套备份设计,让四川舰的电力系统可靠性提了不少。
这次海试就是要在真实海域环境里,检验这套系统在不同海况、不同负载下的表现,比如长时间高速航行时动力稳不稳,连续弹射时电力跟不跟得上,这些测试数据会给后面的专项试验打基础。
只有动力和电力系统过关了,四川舰才能真正具备远洋部署能力,毕竟未来在远海执行任务,不可能随时靠港补给,得自己扛住各种复杂情况。
![]()
除了支撑电磁弹射,这套强大的动力电力系统还能带动舰上先进的雷达、通信和电子战设备。四川舰的双舰岛不光分工明确,还装了先进的相控阵雷达,能同时跟踪多个空中和海上目标,电子战系统能干扰敌方通信和导航,搭起立体防御体系。
以前的两栖攻击舰大多侧重运输和抢滩,而四川舰靠着稳定的动力支撑,既能在远海长时间停留,又能提供持续的空中掩护和火力支援,还能通过坞舱投放726型气垫登陆艇和上百辆装甲车,实现“空海一体”的立体登陆。
这种能力在远洋作战中太重要了,比如在远离本土的海域执行任务,既能投送兵力,又能掌控周边制空制海权,不用再依赖航母编队全程掩护。
从登陆平台到远洋尖刀,海军转型迈实步
![]()
四川舰的首次海试,绝不光是一艘新舰的试航,更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在从“近岸防御”向“远洋部署”的转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
以前我国海军的两栖作战装备,主要是围绕近岸登陆任务设计的,比如075型两栖攻击舰,虽然也有一定远洋能力,但在制空和远程打击方面有短板。
而四川舰的出现,直接补上了这个空白,它不再是单纯的“兵力搬运工”,而是变成了兼具登陆、制空、远程打击能力的“远洋尖刀”。
![]()
从全球范围看,各国都在发展两栖攻击舰,但没有哪一款能像四川舰这样,把电磁弹射、无人机作战、立体登陆整合到一起。
美国“美国”级两栖攻击舰虽然吨位不小,但没有电磁弹射,只能装垂直起降战机和直升机,作战半径和打击效率远不如四川舰;俄罗斯还在改进传统登陆舰,跟我国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大;英国、法国的两栖攻击舰更偏向运输功能,缺乏远程打击能力。
四川舰一亮相,就让我国在两栖作战装备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成了全球两栖攻击舰发展的新标杆。
![]()
更重要的是,四川舰的建造和海试,能看出我国海军作战理念的升级。未来远洋海军不光需要航母这样的核心力量,还需要像四川舰这样的多功能平台配合。
当福建舰、山东舰执行远洋巡航任务时,四川舰可以作为伴随舰艇,提供额外的空中掩护和兵力投送能力;在中低烈度冲突中,它甚至能单独组成编队,靠着攻击-21无人机的远程打击能力和两栖投送能力,完成威慑或救援任务。
而且四川舰的建造周期短、造价相对较低,从开工到服役也就两年左右,这种“快速量产”的能力,能让我国在短期内扩大远洋作战力量,形成“3航母+若干076”的体系化布局。
![]()
这种转型带来的影响挺深远的。以前我国海军在远海执行任务,主要靠航母编队,而四川舰的加入,让远洋部署变得更灵活多样。比如在维护海外利益、执行人道主义救援、参与国际维和这些任务中,四川舰既能投送兵力和物资,又能提供空中掩护和应急打击能力,比单纯的运输舰或护卫舰更好用。
同时,它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海军的技术实力,电磁弹射技术从航母用到两栖攻击舰,说明我国已经掌握了这项核心技术的量产能力,未来还可能用到更多舰艇上。
四川舰的海试只是一个开始,后面它还会进行舰载机适配、作战系统联调这些专项试验。但就凭首次海试,我们已经能看到中国海军的发展速度和技术突破了。
![]()
从075型到076型,从直升机登陆到电磁弹射无人机,从近岸作战到远洋部署,中国海军的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
随着四川舰入列,以及后续改进型号的研发,中国海军会拥有更完善的远洋作战体系,既能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也能在全球海域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真正成为一支具备全球部署能力的远洋海军。
信息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海军四川舰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