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女大学生小宁因为跨省取快递,被以运输毒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受到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对于此案众说纷纭,北京律师葛树春于近日对此案发表了深度解读。
![]()
葛树春认为,对大学生小宁运输毒品案重审结果的质疑是关键链条缺失下的判决何以服众!
21岁大学生小宁因跨省帮人取快递,被查获包裹内藏有4.4余千克麻古,最终以运输毒品罪被判无期徒刑。
葛树春表示,这一判决看似符合我国对毒品犯罪零容忍的态度,却在案件关键事实未查清、核心链条断裂的情况下作出,诸多疑点让判决的公正性与合理性备受质疑,理应启动重审程序。
首先,案件关键人物李哥未归案,直接导致犯罪链条断裂,无法准确界定小宁的角色定位。
作为最初指使小宁取件、承诺高额报酬并隐瞒包裹真实内容的人,李哥是连接上游毒源与下游收件的核心环节。
其身份究竟是贩毒团伙成员、中间联络人,还是另有隐情,至今成谜。
葛树春强调,若李哥是真正的运输组织者,小宁可能只是被利用的工具人!若李哥本身也处于犯罪链条中游,小宁的罪责认定也需重新考量。
在关键人物缺席、无法查清其与小宁真实关系及犯罪分工的情况下,直接认定小宁为主犯并判处无期徒刑,显然违背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刑事审判原则。
其次,毒品的来源、真实买家与最终收件人未查清,打击毒品犯罪清源断流的目标未实现。
涉案快递发自云南德宏这一毒品犯罪高发区域,但寄件人的真实身份、联系方式,毒品的制毒窝点、原料采购渠道,以及是否存在跨境走私路径等关键信息,至今未有明确结论。
葛树春强调,更重要的是,小宁仅被告知将包裹送到指定地点,对最终收件人的身份、包裹的实际用途一无所知,司法机关也未查清最终收件人是谁、是否存在后续分销网络。
打击毒品犯罪的核心在于摧毁整个犯罪链条,而非仅惩处下游执行者。
若仅抓小宁等人却放任毒源与终端流向成谜,不仅无法从根本上遏制毒品犯罪,也让判决失去了应有的社会治理意义。
再者,对小宁主观明知的认定存在扩大化倾向,证据支撑不足。
法院以高额报酬,反常叮嘱推定小宁应当知道包裹内是毒品,但小宁家属提出其家境优渥,无经济动机铤而走险,且小宁曾供述怀疑包裹内是枪支或走私物品,并非明确知晓是毒品。
怀疑可能是违禁品与明知是毒品存在本质区别,前者是模糊的猜测,后者是明确的认知。
葛树春认为,在缺乏直接证据证明小宁知晓包裹内是毒品,且关键人物李哥未到案质证的情况下,仅靠间接证据推定其主观故意,难免存在逻辑漏洞,可能将合理怀疑等同于犯罪故意,违背了刑法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
葛树春说,此案不仅关乎小宁一个人的命运,更关乎司法判决的公信力与公正性。
在关键人物未归案、毒品上下游链条未查清、主观明知认定存疑的情况下,维持无期徒刑判决难以服众,被告人和近亲属更是不服!
葛树春期待最高人民法院在小宁刑事申诉审查中,正视案件存在的诸多问题,依法启动重审程序,查清案件全部事实,让判决既体现对毒品犯罪的严惩,也彰显法治的严谨与公正。
同时也希望这起案件中真正的涉毒犯罪分子,或者躲藏在幕后的黑手,最终能够受到法律的制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