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常年关注社保民生的博主,最近后台全是“中人”的留言——2015-2017年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朋友,总问自己的养老金到底怎么算、补发的钱啥时候到。说实话,“中人”夹在新老政策中间,待遇核算确实比普通人复杂,但2025年各地都在集中兑现补发,这事终于有了准信。今天用最接地气的大白话,把计算方法、补发规则、查询方式一次性讲明白,看完自己都能粗略算明白。
![]()
先搞懂:啥是“中人”?为啥2015-2017年退休的这么特殊?
首先得说清楚,“中人”不是随便叫的,特指2014年10月养老保险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而2015-2017年退休的,是改革后第一波退休的,刚好赶上10年过渡期(2014年10月-2024年9月)的前三年,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一批。
为啥待遇核算拖了这么久?核心是“过渡性养老金”的规则没细化好。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不用个人缴社保,养老金按“工龄+职级”算;改革后,变成“单位+个人”一起缴,养老金由三部分组成。中间差的这部分,就靠“过渡性养老金”补,而这部分的算法,各地直到近几年才陆续定下来。
2025年是10年过渡期结束的第一年,全国都在集中给“中人”重新核算养老金、补发差额。从各地反馈来看,不少人已经收到了补发款,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工龄长、职级高的每月还能多领几百块,这对退休老人来说,真是实打实的福利。
养老金=3笔钱相加!大白话拆解,人人能懂
“中人”的养老金不是一笔糊涂账,总共就三部分,咱们用“大白话+例子”拆解,不用记复杂公式,跟着算就行。
1. 基础养老金:退休地越富,领得越多
这部分是养老金的“基本盘”,全国算法都一样,主要看你工作了多少年、退休地经济水平咋样。简单说:
退休地越发达(比如北京、上海),当地平均工资越高,这部分钱就越多;工作年限越长(包括改革前没缴社保的工龄),领得也越多。
举个例子:山东的张叔2016年退休,总共工作30年,退休时山东平均工资(计发基数)8300元,他的基础养老金大概是8300×(1+1.0)÷2×30×1%=2490元/月(1.0是平均缴费指数,普通职工大多在这个数左右)。
2. 个人账户养老金:自己缴的钱,连本带息返还
这部分就是你自己工资里扣的8%社保,存进个人账户里的钱,退休后按月领,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存的“养老钱”。
算法很简单:个人账户里的总钱数÷计发月数(60岁退休是139个月,55岁170个月,50岁195个月)。
比如张叔个人账户里存了5万元,60岁退休,这部分每月能领50000÷139≈360元。
3. 过渡性养老金:“中人”专属福利,补改革前后的差距
这部分是“中人”独有的,专门弥补改革前没个人缴费的工龄损失,也是“中人”和普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核心差距。
各地算法有点差别,但核心是:退休地平均工资×改革前工龄×过渡系数(大多是1.3%-1.4%)×缴费指数。
还是张叔,改革前工龄28年,山东过渡系数1.3%,他的过渡性养老金大概是8300×28×1.3%×1.0≈3024元/月。
把三笔钱加起来,张叔每月养老金大概是2490+360+3024=5874元,和实际发放金额差不多,大家可以照这个逻辑估算自己的。
补发的钱怎么算?2015-2017年退休的,补多少很明确
很多“中人”之前领的是“预发养老金”,现在补的就是“预发金额”和“实际核算金额”的差额,而且有明确的“递增规则”。
国家定了10年过渡期的规矩:新办法算出来的养老金,比老办法高的部分,逐年递增补发——2015年退休补20%、2016年补30%、2017年补40%……2024年补100%。
2025年过渡期结束,所有“中人”都能按100%补够差额,之前没补的部分一次性结清。
举个实际例子:河南的李阿姨2015年退休,老办法每月领4800元,新办法算出来5500元,每月差700元。2015年补20%(140元)、2016年补30%(210元)……2024年补100%(700元)。2025年一次性补发2015-2024年的差额:700×(20%+30%+…+100%)×12个月=54600元,相当于一笔“意外之财”。
这里要说明:如果新办法算出来比老办法少,就按老办法发,绝对不让“中人”吃亏,这是国家明确的“保底规则”。
两个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养老金多少
很多“中人”疑惑,为啥工龄差不多,养老金差不少?其实核心就两个原因,大家一看就懂。
1. 退休地不同,工资基数差一大截
养老金计算得看“退休地平均工资”(计发基数),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差很多。2025年,北京、上海的计发基数超过1万元,而有些中西部省份才6500元左右。
同样是30年工龄,在深圳退休比在贵州退休,光过渡性养老金每月可能就差1600多块,这就是地域差异的影响。
2. 职级/工资不同,“视同缴费指数”差很多
“视同缴费指数”简单说就是改革前你的职级、工资水平对应的系数。机关事业单位按职级算,比如正科级1.2、副处级1.5;企业按改革前工资算,最低0.6。
就拿同省同工龄的两个人来说,副处级干部的系数1.5,企业普通职工0.6,光过渡性养老金每月可能差3000多块,这就是之前工作职级、单位性质带来的差异。
2025最新进展:各地补发已启动,3个渠道查结果
目前全国31个省份都开始给2015-2017年退休的“中人”核算补发了,浙江、江苏、山东这些地方进度快,不少人已经收到钱;中西部省份也在赶进度,预计2025年底前能全部完成。
想查自己的情况,三个简单渠道:
1. 线上查:下一个“掌上12333”APP,或者登录当地人社局官网,找“养老金核算查询”,能看到自己的计发基数、每月养老金明细;
2. 线下查:带身份证和社保卡,去社保局窗口,工作人员会给你打一张核算单,逐项跟你说清楚;
3. 银行查:看养老金发放银行的流水,补发的钱会标着“养老金补发”,有的地方分批次发,多留意近期流水就行。
提醒一句:补发的钱是从你退休的第二个月开始算,一直补到2024年12月,累计下来不是小数目,大家可以耐心等一等。
博主心里话:“中人”的福利,国家没忘
跑民生新闻这么多年,我特别理解“中人”的心情——改革过渡期,大家心里没底,总担心待遇受影响。但10年过渡期的设计,还有“保底+递增”的规则,其实都是为了不让“中人”吃亏,确保改革前后待遇能接上。
2025年集中补发,就是国家兑现承诺的体现。养老金核算虽然复杂,但每一笔都有依据,要是对结果有疑问,一定要去社保局问清楚,这是咱们辛苦工作一辈子该得的福利,别因为不懂政策错过。
互动话题:你的“中人”养老金补发了吗?
你或者家里有2015-2017年退休的“中人”吗?已经收到补发款了吗?每月养老金比之前多了多少?查询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啥需要注意的细节?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疑问,我会尽力帮大家解答。觉得这篇文章实用,就点赞转发给身边的“中人”朋友,关注我,后续还会分享更多社保最新动态,咱们下期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