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财政局于11月7日前夕联合发布了关于2025年社会保险待遇计发的公告。这份公告明确,核定2025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时,将采用每月12049元作为新的计发基数。 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告宣布将对2025年已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依据此新标准进行养老金的重算与补发工作。
这意味着,许多今年退休的北京老人,账户里即将多出一笔补发的养老金。工龄长短,将成为这笔补发金额差异的关键因素。
![]()
第一、养老金重算补发:为何需要,如何操作?
养老金待遇的核定,核心依据之一是退休当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然而,这个基数往往并非在年初就能立刻确定并公布。由于统计核算等工作的复杂性,新基数通常会在下半年,甚至接近年末时才正式发布。
这就产生了一个现实问题:在2025年1月至新基数公布前这段时间内办理退休的人员,他们的养老金在初次核定发放时,只能暂时沿用2024年的旧计发基数(11883元/月)进行计算。
这种处理方式是为了保障退休人员能够按时领取养老金,不影响基本生活。但这显然不是最终结果。一旦2025年的新计发基数(12049元/月)尘埃落定,就需要对这部分“过渡期”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进行重新核算。
重算的目的,就是补齐按照新基数计算应得养老金与按照旧基数已领取养老金之间的差额。这部分差额,将从退休人员首次领取养老金的月份起算,一次性或分期补发到账。
![]()
第二、北京新基数突破万元大关,补发差额可观
本次北京公布的2025年养老金计发基数达到12049元/月,不仅首次突破12000元大关,更标志着首都养老金保障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与2024年的基数11883元/月相比,2025年的基数每月提高了166元。 这个166元/月的差额,正是此次养老金重算补发的核心依据。值得注意的是,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计发基数差异各异,补发差额也因地而异。北京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基数水平高,此次调整的绝对差额也相对较大。
![]()
第三、工龄长短:拉开补发差距的关键钥匙
养老金待遇主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对于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中人”,还会包含过渡性养老金。在养老金重算补发中,工龄(即缴费年限,含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的长短,主要通过影响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的重算部分,从而显著影响最终的补发金额。
基础养老金补发差额计算:
基础养老金 = 退休当年计发基数 × (1 +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 2 × 累计缴费年限 × 1%
重算补发的基础养老金差额 = (新计发基数 - 旧计发基数) × (1 +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 2 × 累计缴费年限 × 1%
过渡性养老金补发差额计算 (仅适用于有视同缴费年限者):
过渡性养老金 = 退休当年计发基数 × 视同缴费指数 × 视同缴费年限 × 过渡系数
重算补发的过渡性养老金差额 = (新计发基数 - 旧计发基数) × 视同缴费指数 × 视同缴费年限 × 过渡系数
关键点在于:累计缴费年限(工龄)和视同缴费年限,都直接作为乘数影响着补发差额的大小。工龄越长,同样的基数差额下,补发金额必然越高。同时,拥有视同缴费年限的退休人员,还能额外获得过渡性养老金的补发。
![]()
第四、实例解析:工龄20年 vs 工龄40年,补发能差多少?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工龄对补发金额的影响,我们进行一个简化计算(基于北京2025年基数差额166元/月)。
假设:
两位退休人员平均缴费指数均为1.0(即历年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持平)。
工龄20年者:均为实际缴费年限,无视同缴费年限,故无过渡性养老金。
工龄40年者:包含10年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假设为1.0,过渡系数采用常见的1.2%)。
忽略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因其与计发基数无关,不受此次重算影响)。
1. 工龄20年退休人员补发金额:
基础养老金补发差额 = 166 × (1 + 1) ÷ 2 × 20 × 1% = 166 × 1 × 20 × 1% = 33元/月
无过渡性养老金补发。
每月总补发差额:33元。
2. 工龄40年退休人员补发金额:
基础养老金补发差额 = 166 × (1 + 1) ÷ 2 × 40 × 1% = 166 × 1 × 40 × 1% = 66元/月
过渡性养老金补发差额 = 166 × 1.0 × 10 × 1.2% = 19.92元/月
每月总补发差额:66 + 19.92 = 85.92元(约86元)。
结论:
工龄20年者,每月补发约33元。
工龄40年(含10年视同缴费)者,每月补发约86元。
两者每月补发差额相差:86元 - 33元 = 53元。
这仅仅是单月的补发差额! 养老金重算补发,是从退休人员首次领取养老金的月份开始,一直补到新基数公布并完成重算的月份。补发的月数至关重要。
![]()
如果这位工龄40年的退休人员比工龄20年的早退休5个月,需要补发5个月的差额,那么:
工龄20年者补发总额:33元/月 × 5个月 = 165元
工龄40年者补发总额:86元/月 × 5个月 = 430元
两者总补发金额相差:430元 - 165元 = 265元!
如果需要补发10个月:
工龄20年者补发总额:33元/月 × 10个月 = 330元
工龄40年者补发总额:86元/月 × 10个月 = 860元
两者总补发金额相差:860元 - 330元 = 530元!
可见,工龄的长短(特别是是否包含视同缴费年限)以及需要补发的月数,共同作用,使得最终补发到手的金额可能产生数百元的显著差距。
![]()
第五、深刻理解与展望
北京市2025年养老金计发基数的确定及随之启动的重算补发工作,是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确保退休人员待遇公平精准的重要体现。
此次基数突破12000元,充分彰显了首都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民生。
166元/月的基数差额,看似不大,但通过工龄的放大效应,最终体现在不同退休人员账户上的补发金额差异却相当可观。
这再次印证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核心激励原则。工龄(缴费年限)不仅体现在退休时初始养老金的核定上,也持续作用于后续因政策调整(如计发基数更新)带来的待遇提升中。 那些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付出更长时间劳动的退休人员,理应在其晚年获得更为坚实的保障。
温馨提示: 本次重算补发主要针对2025年1月1日后退休且在2025年新计发基数公布前已按2024年基数预发养老金的人员。
具体补发金额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人实际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缴费水平(平均缴费指数)、退休时间(决定补发月数)等因素。退休人员可留意个人养老金账户变动,或咨询当地社保经办机构了解详情。
![]()
养老金的重算补发,不仅是对待遇核算的技术性调整,更是对退休人员过往贡献的持续认可。当这笔补发的金额到账时,工龄长的老同志,看到账户里多出的那几百元,心中或许会涌起一份慰藉——那是对数十年辛勤耕耘的回响,是岁月给予的应有回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