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宝座即将迎来新一轮更替,这场本该按部就班的选举,却在近期被彻底打破平静。
11月13日第80届联大联合辩论现场,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强调称,刻意突破惯例只会拖累选举进程,更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
![]()
而这番话是为了回应10月24日,美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谢伊的突然表态,他要求打破地区轮换制,推行全球择优录取。
很多人猜测,若美国强行推举不符合规则的候选人,中方不排除重现1981年连续16次动用否决权的场景。
![]()
联大辩论上的立场对决
当地时间 11 月 13 日下午,第 80 届联大关于执行联合国决议的联合辩论现场,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的发言直接触及选举争议核心。
他强调,《联合国宪章》、联大决议及安理会文件已对选举程序作出明确规定,会员国在实践中形成的有效做法应当坚持,刻意突破惯例只会拖累进程,既不符合共同利益,更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
![]()
这番表态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对美国此前立场的直接回应。早在 10 月 24 日,美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谢伊就突然表态,公开要求打破联合国秘书长选举的地区轮换制,主张在全球范围内推行 “择优录取”。中美两国在短短三周内的公开表态,将双方在选举规则上的分歧彻底摆上台面。
引发争议的 “地区轮换制”,是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形成的不成文规则,即秘书长人选每 10 年在各大洲之间轮换,以此保障不同地区在联合国核心职位上的代表性。根据这一传统,下一任秘书长本应轮到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产生,这也是多数国家默认的选举前提。
![]()
美国提出的 “全球择优录取”,则直接挑战了这一惯例。美国方面未明确解释打破传统的具体理由,仅强调应选拔 “最具能力” 的候选人,但其主张立即引发连锁反应。
多个发展中国家通过外交渠道表示反对,认为地区轮换制是维护联合国公平性的重要基础,打破这一规则可能导致权力集中于少数国家。
![]()
安理会的 “一票否决权”
联合国秘书长的产生有明确法定流程,候选人需先经会员国提名,今年 7 月已进入安理会讨论阶段。根据规定,候选人必须获得安理会至少 9 票支持,且不能被五个常任理事国否决,之后才能提交联大进行最终表决。
这一流程中,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拥有决定性影响。历史上,安理会曾因大国分歧多次推迟确定候选人,而中国此次被猜测可能动用否决权,并非没有先例。1981 年的联合国秘书长选举中,中国就曾因候选人不符合地区代表性原则,连续 16 次动用否决权,最终推动选举符合轮换惯例。
![]()
1981 年的选举争议与当前局势有诸多相似之处。当时按地区轮换制本应轮到亚洲产生秘书长,但美国坚持推举不符合地区资格的候选人,中国为维护轮换惯例,在安理会投票中连续 16 次否决该候选人。
这场僵持持续数周,最终美国作出让步,同意推举符合地区资格的候选人,选举才得以推进。
这段历史成为联合国选举中的标志性事件,也确立了地区轮换制的实践权威。此次中美分歧出现后,国际社会纷纷回溯这一往事,不少分析指出,中国此次提及 “对历史负责”,正是在呼应 1981 年维护规则的立场,若美国强行突破惯例,历史有可能重演。
![]()
多国站队与舆论分化
中美立场公开后,各国及国际组织迅速作出反应。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联盟率先发表声明,明确支持按地区轮换制推选本地区候选人,认为这是 “维护联合国多样性的基本保障”。非洲联盟也在内部会议中提及,应尊重长期形成的选举惯例,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规则的行为。
欧洲部分国家则保持中立,仅表示希望选举 “基于能力与公正原则”,未明确支持中美任何一方。联合国秘书处暂未公开表态,仅表示将按《联合国宪章》规定推进选举流程,后续会及时公布安理会讨论进展。不同立场的分化,让选举进程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
![]()
截至 11 月中旬,安理会关于秘书长候选人的讨论已陷入停滞。原本计划在 11 月底前确定初步候选人名单的安排,因中美分歧无法推进,相关会议已多次推迟。有安理会成员国透露,目前尚未有国家正式提交候选人,多数国家都在观望中美立场的变化。
外交部在近期的例行记者会上重申了耿爽在联大的立场,强调选举应遵循既定规则与惯例;美国则继续通过外交渠道游说盟友支持 “择优录取” 主张,但未取得明显进展。双方均未透露是否已锁定支持的候选人,僵持状态仍在持续。
![]()
结语
联合国秘书长选举的规则之争,本质是多边主义与单边主张的碰撞。中美在地区轮换制上的分歧,不仅影响选举进程,更关乎联合国能否维持多元代表性。
从 11 月联大的公开交锋到对 1981 年历史的回溯,这场争议已超越候选人本身,成为对联合国运作规则的一次考验。
地区轮换制的形成,源于各国对公平与平衡的共识,也是联合国能成为多边合作核心的重要基础。
![]()
当前选举虽陷入停滞,但多数国家仍呼吁通过协商化解分歧,避免选举沦为大国博弈的工具。
未来数月,安理会的讨论将成为关键,而中美能否在规则框架内达成共识,将直接决定第 10 任联合国秘书长的产生进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