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肿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持续性的发热是一个常见且令人困扰的问题。这种由肿瘤本身引起的发热,医学上常称为“癌性发热”,它会让原本就虚弱的身体承受更大的消耗。
【病例:持续低烧两个月的结肠癌患者】
闫某星是一位结肠癌肝转移患者。自从确诊转移后,低烧就如影随形,持续了兩個多月。这种发热很特别:明明感觉身体在发热,却总想裹紧衣服;嘴里干得发苦,但真把水端到面前又不想喝。
他去医院反复检查,排除了细菌或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各种退烧药、消炎药换着用,效果却总是短暂的,药效一过,体温便再次回升。长时间的发热消耗着他的身体,体重下降了近10斤,虚弱到连走路都需要家人搀扶。
在多次求治效果不佳后,经老家亲戚介绍,闫某星和家人于2025年1月20日,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求诊于“国家非遗保护项目——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第八代传承人袁希福老中医。
![]()
“体温一直在37.8度到38.5度之间徘徊。吃退烧药能降下来一点,但只要药一停,马上又烧起来。这样反反复复两个月了……人都被烧得没一点力气了。”闫某星这样描述自己的情况。
【探源:癌性发热的根源何在?】
袁希福老中医仔细为闫某星检查了舌苔和脉象,发现其舌质偏淡、舌苔较少,脉象细数而无力。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和体征,袁老判断,这不是普通的感冒发烧或炎症引起的发热,而是典型的“癌性发热”。
在袁希福老中医看来,癌性发热的根源,并非外界的病毒或细菌入侵,而是体内的“癌毒”与人体正气相互博弈的表现。肿瘤在体内就像不受控制的异常生长,持续消耗着人体的精气与阴液,时间一长,体内的阴阳平衡便被打破,虚热由此而产生。
![]()
“你这种情况,发热却想盖被子,口渴又不愿喝水,都是身体‘虚’的表现。”袁希福老中医进一步解释,很多癌症患者都会出现类似情况:午后开始低烧,持续到后半夜,并常伴有盗汗,严重时醒来衣物都会被浸湿。如果单纯用寒凉的退烧药强行压制,不仅难以解决反复发热的问题,还可能损伤脾胃功能,让本已不足的正气更加虚弱,最终陷入“越烧越虚,越虚越烧”的恶性循环。
【调理:不止于退热,更在于调根】
袁希福老中医指出,闫某星问题的根源在于脾胃气虚。因此,调理的关键不是强行退热,而是要把亏虚的中气补起来,让耗散浮越的阳气回归本位。
基于这一判断,他确立了“甘温除热”的调理思路——不使用寒凉药物强行压制热象,反而选用性味甘温的药材来补益正气,从根源上解决虚热问题。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其中黄芪、党参用以滋补亏虚的脾气,为身体运转提供基础能量;白术健脾;茯苓渗湿,避免湿气困阻正气;升麻、柴胡提升下陷的中气,引导浮越的阳气回归脏腑;同时配伍滋阴清透的药材,兼顾被耗伤的阴液。
【转机:体温恢复正常,精神好转】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再次复诊时,闫某星的精神状态明显改善。他高兴地表示:“这段时间体温基本正常了,不用再依赖退烧药,吃饭也比以前有胃口了!”
![]()
对于这一转变,袁希福老中医总结道:“在应对肿瘤这类复杂问题时,中医的着眼点往往不局限于瘤体本身是否消失,更注重恢复人体内在的平衡。通过扶助正气,增强身体自身的能力,同时逐步化解体内的瘀滞毒邪,从而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实现有质量的长期生存。就像处理癌性发热,关键不在于简单‘退烧’,而在于找准发热的根本原因——是阴虚、气虚还是瘀毒内结,然后进行针对性调理。当身体的阴阳重归平衡,热象自然也就消退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