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天天逼孩子学习,可孩子还是学不会,其实问题可能出在“方法用错了”。就像有人说“书到今生读以吃”,柏拉图也认为知识是回忆不是知觉——反复教的“知觉”只是表面会了,真正的学习是唤醒心里的“回忆”,也就是孩子的天赋。比如有的孩子打游戏不用教就会,因为那是他的“回忆”;可学习上没这份“回忆”,再打再逼也没用。
那怎么找到孩子的“回忆”?其实天赋有三个核心信号:忘我时刻,比如拆装玩具3小时不累、画画到深夜还兴奋,这是心流状态;学得快,同一任务比同龄人更快掌握逻辑,比如乐高搭建比别人快;抗挫反应,遇困难会重组方案而不是放弃。家长要像科学家一样记录这些瞬间,比如写“天赋线索本”,记孩子废寝忘食的事,画情绪地图标状态。
找到天赋后也不能急,要在“舒适区边缘”设置挑战。比如有的海淀家长发现孩子空间想象力强,送去学魔方,孩子因为感兴趣所以专注,慢慢成了魔方小达人。还要保护内在动机,别用“必须练”这种控制语句,而是让孩子自主选择,比如问“这周想先学编程还是做实验”。
![]()
另外,别给孩子贴“天才”标签,要关注过程,比如不说“你是数学天才”,而是说“你试了三种方法,很有创意”。还要关注社交,让孩子找同类社群,比如兴趣小组,避免“天才孤独”。家长自己也要成长,学天赋教育的知识,管理焦虑,别把压力传给孩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