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44年前,中国凭一己之力,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到联合国秘书长的轮换权利,那是一场以弱胜强的经典对决。
44年后,面对同一惯例,美国却想亲手推翻它,重演强者通吃的旧剧本。
可这次,中方还是很硬气,不排除连续否决美支持人选。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16次否决,为世界立下铁规
故事的序幕,要从1981年的联合国大会讲起,那是一场载入史册的选举僵局。时任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在美苏两大巨头的鼎力支持下,正寻求史无前例的第三任期。
当时,联合国的权力天平严重向欧美倾斜,秘书长这个象征着全球多边合作的职位,俨然成了发达国家的“内部俱乐部”。
然而,一个刚刚恢复合法席位不久的国家,却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那就是中国。
中国联手五十多个发展中国家,共同推举来自坦桑尼亚的萨利姆,一位真正代表第三世界声音的候选人。
![]()
![]()
在安理会连续16次表决中,中国代表一次次坚定地按下否决票,那清脆的响声,回荡在会议大厅,也震动了世界。
每一次否决,都是对旧秩序的挑战,每一次坚持,都是对新公理的呼唤。这场拉锯战持续了数月之久,其激烈程度,在国际关系史上实属罕见。
最终历史的天平发生了倾斜,中美双方各退一步,瓦尔德海姆与萨利姆双双退出,一位来自拉丁美洲的德奎利亚尔当选。
这一妥协并非简单的折中,而是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制度创新,它直接催生了延续至今的地区轮换制。
![]()
这条不成文的规定,像一道坚固的堤坝,守护着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和希望。它明确了秘书长需来自小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核心原则,也划定了五常不得参选的红线。
这一刻,中国不仅是为发展中国家争得了话语权,更是为整个联合国体系,注入了宝贵的公平与正义。这一仗,不仅为中国赢得了尊重,更为世界立下了一道关于公平的铁规。
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霸权的傲慢,也映出了一个新生力量的责任与担当。
![]()
旧梦重温,美国想改写剧本
时间快进到44年后的今天,历史的硝烟似乎再次在联合国上空凝聚。按照成熟的轮换惯例,下一任秘书长本应由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人选接任。
然而,美国却在这个节骨眼上,公然提出了“全球择优录取”的新主张,其言下之意,无非是想绕开这套行之有效的规则,将秘书长这一关键职位,重新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
美国为何突然变得如此激进?答案,就藏在现任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言行里。这位葡萄牙籍的秘书长,并没有因为美国是联合国的重要出资国,就让联合国变成其“一言堂”。
![]()
![]()
相反,他在美国单边制裁、加沙地带停火等诸多敏感议题上,保持了相对中立的立场,甚至多次提出批评。
这让习惯了在国际舞台上呼风唤雨的美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失控感”。美国试图为自己的道义形象“补妆”,迫切需要一个更加“听话”的代理人,来扭转其在联合国日益孤立的局面。
美国自恃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优势,以及庞大的盟友体系,便想当然地认为,打破惯例推举一个亲美人选,应当是水到渠成之事。
然而,现实远比剧本复杂。美国的“择优”大旗一经亮出,并未收获预期的掌声,反而激起了广泛的警惕与反对。
![]()
拉丁美洲国家率先发难,巴拿马副代表莫斯科索的发言犀利而直接,他指出,美国此举是在剥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机会,是对联合国公平机制的公然践踏。
紧接着,智利与哥斯达黎加迅速推出了自己的候选人,无论是前总统巴切莱特,还是前副总统格林斯潘,她们这些本应成为共识基础的人选,却因为美国的强推策略,骤然陷入了选举政治的漩涡。
更值得玩味的是,美国在“择优”的同时,却在另一个维度上显得保守,那就是联合国成立80年来,秘书长职位从未有过女性身影。
![]()
这种在地域规则上的“进取”与在性别规则上的“滞后”,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其“改革”的虚伪性暴露无遗。
美国想扮演的,不是改革者,而是只想换个听话的人,这场精心算计的旧梦,注定难以重温。
历史重演,中国亮出守护之剑
面对美国赤裸裸的规则挑战,中国的态度异常坚定而清晰,那份底气源于44年前亲手“立规”的历史积淀,更源于今日不可同日而语的综合国力。
![]()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的发言掷地有声,他强调《联合国宪章》与既有实践形成的有效做法,应当得到坚持,任何刻意制造分裂的行为,都是对历史的极端不负责任。
这番表态,不仅是向美国划下的明确红线,更是向全世界所有珍视多边主义的国家发出的庄严承诺。
中国的立场,从来不是孤立无援的。俄罗斯已明确表示不会坐视美国操控选举,虽然措辞上更强调“能力不能脱离地区平衡”,但其利益与中国高度重合,构成了稳固的战略协同。
![]()
非洲国家联盟与亚洲国家也普遍发声,支持维护地区轮换的传统。这使得美国的破局之路,从一开始就布满了荆棘,极可能陷入“既得不到足够票数支持,又躲不过五常否决”的尴尬困境。
如果美国一意孤行,强行推动一个不符合规则的候选人,那么,1981年那“16次否决”的场景,极有可能在今天重现。这已不再是孤例,而是一条可以被复制、被激活的,捍卫公平正义的有效路径。
规则胜利,世界需要中国答案
特朗普政府不愿看到中国在国际组织中与日俱增的影响力,更无法容忍联合国成为一个可以自由批评其政策的平台。
![]()
因此,它必须在制度设计的根源上施压,在人事安排上精心布局,试图将联合国改造为服务其全球战略的工具。但这场赌博的赌注,未免过于巨大。
如果美国最终选择妥协,接受一位来自拉美地区、具备卓越能力且获得广泛支持的候选人,那么选举进程还能顺利推进,联合国的基本秩序与公信力也能得以维持。
但如果它一意孤行,准备硬推一个亲美候选人上位,那么,中国的否决权恐怕早已在手中扣响,一场关乎联合国未来的危机,将一触即发。
秘书长不是国家的附庸,更不是大国的战利品,它是全球公意的体现,是多边合作的旗帜。
![]()
美国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你究竟是想改革一个更公平的制度,还是只想换个更听话的人?当连最基本的轮换制度都可以被随意更改时,那些在世界政治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国家,还有什么资格、还有什么希望去追逐属于它们的公平?这才是中方最为警惕,也必须坚决捍卫的核心利益。
联合国不是美国的私人游戏厅,秘书长的位置,更不能沦为地缘政治的祭品。可以预见,多边主义的航船虽然会经历惊涛骇浪,但其驶向公平与合作彼岸的航向不可逆转。
在这场新旧秩序的激烈碰撞中,世界正在倾听一个来自东方的答案,一个关于守护、关于责任、关于人类共同未来的答案。
![]()
结语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但守卫者的力量与决心,已今非昔比。
多边主义的航船虽历经波折,但终将战胜单边主义的逆流,这是时代的必然。
在这场关乎世界未来的选择中,你认为,正义的天平最终会倾向何方?
#2025百度军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