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80年陈云提议陈锡联让位,他拍桌表示愿意牺牲。

0
分享至

陈云、陈锡联,这两位跟着党打了一辈子仗的老革命家,1980年一场中央会议上的那段过往,在场的人后来提起来,都忍不住感慨——那才是老一辈的家国情怀。



1980年的中国,刚从十年动荡里喘过气,改革开放的路子刚铺开,可麻烦事不少。最急人的就是干部队伍的问题,各级领导岗位上,大多是跟着毛主席打天下的老人,六十岁往上的一抓一大把,七十多岁的也不在少数,脑子转得慢了,体力也跟不上改革的快节奏。党中央琢磨来琢磨去,下了狠心:必须推进领导干部年轻化,把“干部干到死”的老规矩改了,让年轻力壮的上来挑担子,国家才能有后劲。这事儿看着简单,真要推行,得有分量的人带头破局。

陈云当时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第一书记,七十多岁高龄,心里却始终装着国家的长远发展。1980年2月23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开,干部制度改革是核心议题之一。会议开始后,陈云就当着所有中央领导的面,直截了当地提出建议:“陈锡联同志年纪不小了,身体也不算硬朗,建议他辞去现在的领导职务,给年轻同志腾位置。”

话应刚落,会场瞬间静得能听见笔尖划过纸的声音。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陈锡联身上。那时候陈锡联65岁,身兼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好几职,手里握着军政大权,是党和军队的核心成员。更关键的是,1976年毛主席病重时,曾特意嘱咐:“军队日常大小事让锡联管”,这话在当时的军队里传遍了,谁都知道主席对他的信任和厚望。



让谁也没想到的是,陈锡联“腾”地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双手啪地拍在桌子上,声音洪亮得震得屋子发颤:“我同意!别说辞职,要我的脑袋都没问题!”他脸憋得通红,眼神里全是一股子狠劲,没有半点含糊,旁边记录的工作人员都被这股气势惊得愣了愣神。

其实,了解陈锡联的人都清楚,他这性子是从枪林弹雨里练出来的。14岁就揣着把柴刀参加红军,跟着部队爬雪山、过草地,长征路上饿了啃树皮,冻了裹着破毯子,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活了下来。抗日战争时期,他带部队夜袭阳明堡,趁着夜色摸进日军机场,一口气炸毁24架飞机,把日军的空中补给线搅得稀烂,一战成名;解放战争打淮海战役,他带着部队在冰天雪地里守阵地,腿被冻得没知觉,还硬撑着指挥;抗美援朝时,他又扛下防空作战的担子,硬生生把美军的轰炸机群拦在阵地外,身上留着好几处枪伤,是出了名的打仗不要命的猛将。



建国后,他从沈阳军区司令员做到北京军区司令员,始终守在国防第一线。他对自己的官帽子看得很淡,却把国家的事当成自己的命。会前,他就听说了干部年轻化的规划,心里早有了底。陈云的提议一出口,他脑子里就一个念头:国家要往前走,我不能占着位置挡路。

会场里的很多老同志见状,都忍不住点头。陈云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里满是赞许:“锡联同志,我就知道你能想通。这不是对你有意见,是为了党和国家的大局。”陈锡联握着陈云的手,语气缓了些,却依旧坚定:“陈老总,我明白,只要对国家好,我啥都愿意干。”

同年8月,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批了陈锡联的辞职申请。他卸了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常委这些职务,转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安安心心退居二线。辞职后,他没半点怨言,反而把自己几十年带兵打仗、搞国防的经验,一笔一划整理成笔记,交给新上任的年轻干部。有空就往部队跑,看战士训练,问装备情况,碰到问题就直言不讳提建议,半点没把自己当闲人。

陈锡联一带头,邓小平、叶剑英这些老一辈也陆续主动退居二线。没几年,一大批四十多岁、五十多岁的年轻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新鲜血液一进来,改革开放的步子明显快了。后来有人问陈锡联,当初辞职就没舍不得?他摆了摆手:“我从参加革命那天起,就不是为了当官。国家需要我上,我就冲;需要我退,我就让,这有啥好犹豫的。”



现在回想起来,陈锡联那记拍在桌子上的声响,其实不是生气,也不是不满,是老一辈革命家对国家的赤胆忠心,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坦荡。那个年代,正是有这么一批把个人得失抛在脑后、一门心思为国家着想的前辈,中国的改革才能一步步走稳,才能有今天的好日子。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阿鄖田间生活
阿鄖田间生活
关注我,每天为你带来科技生活小趣事。
1447文章数 23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