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沈巍的说法,张元济绝对能排上他心目中崇拜的人物前五名。
这实在让人感觉有点奇怪,为什么一个一般人心目中不知其名的民国人物,能够在沈巍的心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呢?其实只要我们了解张元济的人生经历,就会懂得沈巍为什么对他情有独钟。
11月6日,沈巍来到了海盐,专程拜访了张元济的纪念馆。他说,他原来是准备先去张乐平纪念馆的,但后来临时改变了顺序,先来到了张元济纪念馆。
早在2022年,当时沈巍还在苏州寓居,他就曾经来过海盐,也是相继拜访了张元济、张乐平,还有钱君陶故居纪念地。
2025年8月份,他在回答网友的提问时就曾经表示,他会选择一个机会再次来到海盐去拜访张元济纪念馆。
当时天气非常炎热,沈巍只能把他的前往海盐的行程一直往后推延,这一次他终于带着他的随从来到了张元济纪念馆。
张元济纪念馆非常小,沈巍对这里的形态布局可以说了如指掌,但是他的内心的情感却依然炽烈。
来到了张元济纪念馆,他首先从海盐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说起:
——浙江海盐出了很多人才,张元济啊、张乐平啊,那么我们今天有幸来到(这里),实际上已经是我第三次来了。
我 2019 年专门为了看张元济来到这里的。原来以为张元济是个好大的纪念馆,后来一看这么小,含金量倒是很大的。
今天我不知道在座直播间各位,有几位朋友知道张元济的啊?或者说你们在座的各位,你们在来之前知道有一个张元济吗?
也不知道。那我没办法了。哈哈哈,现在知道了呀。我无语了,好吗?——
![]()
不过,在张元济纪念馆,沈巍可没有受到像盐城那样的良好待遇,直播半途夭折,所以我们无法感受到沈巍在纪念馆现场所做的讲解和点评,但是我们可以用2025年8月7号左右在白鹤露天草庐里对张元济的立体性的长篇评点,作为他解释为什么把张元济认定为一个巨人的原因:
——张元济这样的人,只能够产生在我们中国传统里面范围比较大的例子(意思要放在传统文化的大范围里去考察这个人)。这一点呢,就是说中国知识分子,虽然说大多数人是不能实现他的理想的,说实话的,但是毕竟中国的知识分子传统是一直在的,他从小家学渊源,读了很多书,走的是正常的科举道路。
我们不能因为《儒林外史》,否定科举制度本身,因为它在那个年代毕竟是就是培养人、管理人才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因为你没有办法,因为它就是属于相对来说比较公平的,因为不然的话,那寒门弟子根本就没有这个机会。
他考上了进士,参与了戊戌维新,但是很遗憾,失败了。失败了之后,大多数知识分子还是走的是传统道路,就是那种所谓的学而优则仕。但他不一样,他的眼光呢,就是说懂得一个启发民智这个作用。
然后他又受到了日本这些文化的影响,而且比当年的人超前,所以一旦等到后来,商务印书馆向他提出邀请的话,他就马上放下身段,就是等于是(从商),因为商务印书馆不是一个文化传播单位,它是商业机构,因为它要保证盈利,保证获得经济的效益,才能够促进社会效益。
所以这一点来说,他作为一个清末的传统知识分子,马上转型成为了一个现代的知识分子。所以他的照片,就是有一张穿的西装的照片,这就很鲜明的表达了他这转型的非常快。
在当年来说,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个张謇也是,状元,然后马上就成为一个实业家。那么他们成为实业家最主要的(意义)是什么?
知识分子的那种理念被打破了,因为原来知识分子做官,出将入相,他这里告诉你,除了这个我们还有更广阔的渠道。
然后他把商务印书馆整治成为了当时整个中国的、等于说是最最重要的一个文化传播机构。其实起到了上至学生,下至高级知识分子的通吃的一个文化机构,因为当年的学生读的教材也都是它(出版的)。新的那种教材,自从清末废除科举之后,学堂里的教材都是他主编的。他不断的根据时代(要求),他还特别擅长运用人才,比如茅盾,陈云方方面面,也就是他还不唯文凭,他并不是说你(要看文凭(,他不是,他就觉得你有实际的才华,我就用你。他有一批风云人物。
因为你来到青浦,那么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商务印书馆的创办人就是青浦人,叫夏氏兄弟,夏瑞芳。他出钱,但他懂得我没有经营的能力,就委托高梦旦啊、张元济他们来管。这个人呢,就是我们这个青浦的,也是青浦的一代人杰。
然后商务印书馆经过他的整治,那真的是在远东地区也是数一数二的。然后他就全国各地都设立点,不是光光在上海,他在北京,在福州都设立了这个点,然后就推广发行渠道,你不得不承认这个商务印书馆是一个中国当年最重要的文化传播(机构)。
所有的一切呢,都跟张元济不能脱离干系,完完全全他的功劳是巨大的。所以参与到其中去的知识分子呢,回忆起张元济,都是抱着很尊敬、仰慕的心情,就是认为他懂得善于团结,胸怀很广大,不唯文凭是重。
你看甚至一些自学成才的王云五啊,他都能够大胆的使用。
可惜的是,抗战的爆发,让他受到了很大的挫折。一方面是那个商务印书馆总部被炸毁了,然后他创造的图书馆也被毁掉了。
后来因为他的这个商务印书馆又诞生了一批从商务印书馆出来的,跟他唱对台戏的,就是中华书局的一批,今天看来是竞争,在当年来看呢,(相当于拆台)。
一直到了 1949 年,他作为一个清末的传统知识分子,转型成为近代历史的一个参与者,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作为传统知识分子,他对商业本来应该是排斥的,他大胆的融入商业。
还有呢,他个人的私德很清,他说我的私人的应该得利的应该得,但是公司的我不会霸占。整个商务印书馆除了张元济还有一批人,陈叔通、高梦旦,他的管理也是很现代化的,就是董事会,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董事会运用了一批当年的知名人士,也就是说,大家共同的努力,一直到今天,商务印书馆依旧是块招牌,就是我们出版业的一块金字招牌。只要人家提到商务印书馆,那么就是毫无疑义的,人家都是一口(众口一词),就觉得我哪怕不打开看,我也信任这本书,商务印书馆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介绍西方文化的重镇。
因为西方文化,特别是哲学方面的书都是因为商务印书馆的功劳。文学倒还是次要,主要是哲学。
今天,因为张元济是海盐人民的骄傲了,所以2020 年我在苏州,专程就是为了看张元济跑到这个海盐去的,不是说去玩,就是专门想去看看张元济。
但是就目前海盐对他的重视程度来说,还不够。虽然有个图书馆,里面有张元济的介绍,但是作为一个这样的人物,我觉得海盐对他的介绍还是太少太少了,只是在一个涉园,就是在他的祖上流传下来的一个公园(里有介绍),而且现在面目全非的,里面一个很小的纪念陈列馆,跟他的这个成绩是不相符合的。
因为海盐在现代历史上嘛,还有一个步鑫生嘛,当年就是三毛衬衫。就像人家说的一样,因为海盐是观潮的地方,那么就是弄潮儿,走在时代的前面。
然后我又为了三毛流浪记,张乐平嘛,我又专门去了一次海盐。
然后又为了钱君陶他捐的那个绘画,我又一次去了。在一座山脚下,就在海盐博物馆的对面。
张元济在 49 年他跟那个领袖说过一句话,他说:我见过慈禧,见过光绪,见过袁世凯,见过孙先生,见过蒋先生,那么现在又见你毛先生,我看来,我认为你最伟大。
那暂且我不去说他,但至少呢,他能够有一个人在那个时代,他有这样的一个阅历,没有第二个人有他这么大的。
上海人讲的有这个排面,所有的一号人物他都见过。从光绪、慈禧,因为他的身份使然,他当年是文化界的,等于是数一数二的代表人物。
所以那个时候国民参政会也要邀请他,政协也要邀请他,没办法,因为他就是那个时候的社会贤达的代表人物。
他后来一直住在淮海路尚方花园,就是一个故居里面。他一生呢,作为他这么一个大企业家按理说生活是很奢华的,但是这个人身上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那种节俭的美德,那是没办法,他一直就是这样的。
陈云回忆他嘛,就是总是一顶那种传统的礼帽,身上一件竹布长衫,就是穿了不知多少年的,一洗再洗,对这些东西他不讲究。
我对张元济,就是说是很崇拜的一个人,但是很可惜的是,我们今天的人,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个人,所以说这就有点茫然,所以呢,说不定可能最近一段时间还要再去一次,就是再利用现在这波流量呢,让大家能够知道一下张元济先生,可能还会去一次。
但是最近天特别热,是的,热就是对我来说最怕的一件事情,热了难受,而且现在的生活啊,我都怀疑,因为我上次说过的,我说网红的命都不长,我看了一下网络上基本上都是 50 岁左右挂了,超过 60 的都没几个,我已经破记录了,50,快 60 了。
因为网红他有几种,一种比如说他是那种抗癌,或者跟某个疾病做斗争,网络上被人知名了,那么他本身就是一个生命的倒计时的一种过程。
有些呢,因为他红了之后就拼命的要开始谋利了,不顾一切的,我现在呢是为了别人做嫁衣裳,天天陪着他们,害得我就是(舍命陪君子)。
还有一点呢,为什么我今天一再的讲到张元济那个时代的道德呢,就是因为我们今天的这些人,他基本上道德这个概念不存在了,他可以今天晚上说你不好,明天早晨他又跑到你身边来跟你相亲相近,这个就让人不可思议了。
因为在过去来说,君子和而不同嘛,不可能说你不好。观点不同不要紧,但这一点从目前来看是我很无奈的一件事情,如果背后说我不好,我认为这很正常,他们公开的在直播间说不好,大不了我也无所谓,但是他们的杀伤力不一样,你说我不好不就不好了,过几天他又来了,那你就是有点不可思议。
如果张元济先生活在今天,我相信他是肯定会主动的利用网络的,而绝对不是说避开网络。
这个是有先例的,因为当年在他创办商务印书馆的时候,电影已形成产业,他就大胆的成立了商务印书馆电影部,拍电影,当然这个电影呢,它大多数不是那种娱乐片,它是纪录片性质的,比如说介绍全国风景啊。
这就是他大胆的跟着时代走的一个鲜明的例子,如果他活在今天,我相信他肯定会觉得,哦呦,直播啊,这个直播也是传播文化的一个办法,他绝对不会像我们那样忽略掉。
像我们现在呢,承认它(网络)有不利的一面,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宅有利的(一面)呢?因为我们现在大多数人毕竟不看书,这个你必须承认,那么如果说你在这个直播的过程当中,你能够让大家分享到了文化的一点,哪怕是微薄的东西,我相信你也不能说一点没价值,对吧?
所以包括前几年参加读书会,有一次我也一再讲,我说我们今天一定要把自己对读书的定义要放宽,不是说读纸质书是读书,你现在看短视频也在读书,包括我们过去看世界名著改编的电影也是一种读书。这个呢,就是说你不能忽略的,尤其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它这个新问题,交际方式、传播方式都发生重大的变化了,就看你怎么抓住这个机会。
当然他们(随从)这个,我希望通过这个几年呢,可能会真的碰到几个志同道合的人,那么这个很重要,能够跟我一起往前走的。
但是我相信总能碰得到,但是目前就他们这个群体当中应该是没有,至少我没看到,因为他们连读书的习惯都没有,更不要说跟我一起合作。他们能够在将来不对我发一些恶语相加,那我已经善莫大焉了,我已经感恩不尽了。
因为我当然身上有缺点的,那么作为我们大多数来说,他有些人是会记住你的恶的一面,而不是记住你善的一面,尤其我们今天。——
![]()
从沈巍这一段对张元济的陈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为什么对张元济如此入迷和崇拜之因。
因为张元济和沈巍一样,最初的起点也是期望在政治上能有所成就,但是当面对着生活的挫折,他们都选择了对文化的输出。
![]()
当然,张元济是通过他成立的出版社,而在文化输出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但是沈巍看到了张元济当时如鱼得水的出版业在新时代下面临的窘境,那就是现代人不读书了,但是沈威更看到了互联网时代网络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甚至他设想张元济,如果生活在新的时代,也会运用互联网这种新的载体来进行它的文化传播和输出,所以沈巍潜意识中把自己看成是新时代的状况下,有着同样的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驱使着的文化传播者和受托者。
![]()
这就是沈巍为什么又一次来到了张元济纪念馆,在这里仔细的重温张元济的人生经历,去感受他一次次对自我的超越,一次次对挫折的逆反的动机所在。
可以说沈巍在张元济纪念馆里面是一次对自己未来方向的赋能充电,既然张元济能够在自己的最初的理想破灭之后没有跌落尘埃,而是激流勇进,像钱塘潮那样激发起时代的弄潮儿的再战勇气,那么沈巍何尝不是以此来设计自己的使命呢?
![]()
这正是他来到海盐拜访张元济纪念馆的一个原因之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