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从小被灌输的“潜规则”
有时候刷短视频,看到一些豪门家庭的教育片段。不是那种“要懂礼貌,要有教养”的老生常谈,而是——父母直接告诉孩子:
“规则是可以谈判的,制度是可以利用的。”
当时我愣了一下。
普通家庭教育孩子,多半说:要懂人情,要会待人接物。可在更高一层的圈子里,他们根本不太强调“人情世故”这种东西。
因为对他们来说,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你会不会陪笑脸,而是你懂不懂规则、敢不敢动规则。
说白了:我们在学怎么融入游戏,他们在学怎么改写游戏。
02|人情世故是底层逻辑,规则才是顶层逻辑
这让我想到一个朋友说过的话:
“普通人玩麻将,想着怎么打得圆滑一点,不得罪人;大人物打麻将,想的是能不能直接换掉桌子上的规则。”
听着有点夸张,但仔细想想很真实。
人情世故,解决的是小圈子里的融洽;
玩转规则,才是真正的权力游戏。
老实讲,我以前也特别注重“关系”。总觉得要学会寒暄,要懂得送礼,要在饭局上有眼力见。
但后来慢慢发现,这些东西确实有用,却也有“天花板”。
你再会说话,不懂规则,始终只能在边缘徘徊。
![]()
03|现实中的“会玩”
举个例子。
有一次,一个创业者跟我聊,他说做项目最怕的不是缺资金,而是“缺牌照”。
因为没牌照,你连市场都进不去。可这个“牌照”不是靠多喝几场酒就能搞到的,它背后是规则——法律、政策、甚至某些看不见的门槛。
真正的大佬们,不是去抱怨“为什么我没有资格”,而是想办法:
要么拿到规则,要么影响规则,要么就绕开规则。
再想想我们大多数人,在工作里拼命钻营人情,找前辈套近乎,陪客户吃饭……最后发现,人家随便一个制度调整,就能直接决定你的命运。
说白了,真正厉害的人,不是靠“谁喜欢你”,而是靠“规则站在你这边”。
04|为什么我们没学到这一课?
大概是因为成长环境不同。
普通家庭里,父母更担心孩子“得罪人”。所以一再强调:要乖,要圆滑,要会做人。
但权贵家庭里,父母担心的恰恰相反:孩子要是只会看脸色,那永远只是跟在别人后面跑。
他们从小就让孩子明白:规则不是天生的,它可以被利用,可以被塑造。
说实话,这听上去有点“冷酷”,甚至有点不讲情面。
但世界的运行逻辑,就是这样冷酷。
![]()
05|那普通人能怎么办?
可能你会说,那我们不是输在起跑线了吗?
规矩都是他们定的,我们只能接受啊。
我以前也这样想。后来慢慢调整了思路:
我们可能没办法去“制定”规则,但至少要学会研究规则、利用规则。
1️⃣ 在职场里,别光想着和谁关系好,先搞清楚制度怎么运转。升职加薪的流程是什么?考核标准怎么定?哪些指标是硬性的?
2️⃣ 在创业里,别光想着投广告、刷人脉,要研究行业的底层逻辑。是不是有政策门槛?是不是有渠道红利?是不是存在某种“灰度地带”?
3️⃣ 在投资理财里,也一样。市场情绪、人脉消息固然重要,但最终真正决定输赢的,是你对规则的理解——交易机制、税收制度、资金流动规则。
说白了,我们不必非要成为“改规则的人”,但至少别做那个“只会求人情的人”。
06|最后想说一句
我越来越觉得,人情世故是必要的,但它解决的只是“局部生存”。
而玩转规则,才是“长期生存”。
普通人常常在练习怎么合群,可真正的赢家,在琢磨怎么让游戏往自己有利的方向转。
所以别总羡慕别人有关系,有背景。
我们至少可以开始训练另一种能力:看见规则、理解规则、利用规则。
这,也许才是成长的关键分水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