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密特为什么火?一个“性感运动员”的标签,几乎把她封神。2017年,她被一家澳大利亚杂志评为“世界上最性感的运动员”,名气就像坐上了火箭。问题也跟着来了,粉丝里一半人在夸她身材,一半人在问她何必在田径圈“受累”。我在巴黎赛场边看她热身,节奏稳定、呼吸挺直,她的专注感会把你拉回到运动本身——流量是流量,但眼前这个人是运动员。
《花花公子》的那次邀约,算是把话题推到了天花板。面对美国成人杂志《花花公子》抛出的约200万美元全职模特合同,施密特没有犹豫——直接拒绝。她只给出一个态度:主业是田径,自己会坚持跑下去。她很清楚颜值能带来什么,也清楚那都是暂时的。感谢粉丝是礼貌,守住赛道是底色。这不是矫情,是选择。
![]()
她的底子并不靠“外形开挂”。1998年11月,德国沃尔姆斯,一个独生女,7岁迷上跑步,在小比赛里追着风跑。15岁那年,短跑教练托马斯·克雷默看中了她,这一下把她彻底推上专业路。疫情封锁那会儿,她在家附近的森林里天天练,单天训练能拉到6小时。很多人只看见她的照片,忽略了这些苦功。2017年,她在德国U20田径锦标赛拿下女子200米亚军,小范围内的名气就起了。2020到2021赛季,她还被多特蒙德俱乐部邀请做体能教练。那次和胡梅尔斯的400米“较劲”,她开跑就把对方甩开了,这下更多人服了她的硬实力。她的能力不错,但放到世界最顶尖那一档,还有距离,这点她也不遮掩。
![]()
时尚圈对她的喜爱,是肉眼可见。东京奥运会之后,她接到时尚邀约,去了意大利的秀场。灯光一打,和职业超模同框,气场不落下风。粉丝的热情又上来了:“直接转型吧!”我理解这种呼声,但她的脚步还是朝着跑道。她可以在T台上发光,但她更愿意在弯道里抢线。
![]()
回到“性感与实力”的拉扯。这个标签给她带来关注,也给她带来误解。她拒绝《花花公子》,不是讨厌镜头,而是不想被镜头定义。她更像是在告诉大家:我不是为了杂志封面而跑,我是为了终点线而跑。颜值能吸粉一时,训练能管用一生。至于转型模特这件事,外界议论很多,她本人未来是否会在退役后转行,暂无相关信息。眼下,她把重心仍放在训练和比赛,这条路不花哨,但踏实。
![]()
巴黎奥运会让她又火了一把,德国队整体收获一般,她个人的存在感却一点不降。说句心里话,我更期待看到大众跟着她的“流量”走向田径本身。她有流量,也有敬业度,这是很多项目梦寐以求的组合。她要的是长跑式的职业生命,不是短跑式的流星。
![]()
写到这儿,那句提问还是得放出来:您更希望看到一个在赛道上越跑越狠的施密特,还是一个转身就把时尚圈拿下的“超模施密特”?我的答案很简单——她只要继续做那个“在光环里也不忘盯着终点线”的人,走哪条路,都会赢。只要她还在跑,我们就有理由继续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