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我参军前夜,邻家姐姐吻了我,退伍后,她抱着孩子在等我
1979年的夏天,北京的胡同里,热得像个蒸笼。
知了在老槐树上声嘶力竭地叫,好像要把肺都叫出来。
我叫陈辉,十八岁,今天是我在家过的最后一晚。
明天一早,我就要去参军了。
大红的入伍通知书就摆在堂屋最显眼的八仙桌上,被我妈用一个搪瓷茶缸压着,生怕它长翅膀飞了。
我爸一整天都挺着腰杆,跟每一个路过家门口的街坊邻居唾沫横飞地显摆。
“保家卫国,光荣!”
他嘴里嚼着这几个字,好像嚼着什么山珍海味。
只有我妈,眼圈红了一天,做饭的时候,盐都多放了两勺。
晚饭齁咸。
我扒了两口就吃不下了,心里堵得慌。
不是怕,是激动,也是一种说不清的茫然。
我爸还在那儿说教:“到了部队,要听领导的话,要能吃苦,别给老陈家丢人!”
我“嗯”了一声。
“听见没有!”他嗓门一高。
“听见了!”我吼了回去。
空气瞬间就凝固了。
我妈赶紧打圆场,“吃饭,吃饭,菜都要凉了。”
我摔下筷子,跑出了院子。
胡同里灌进来的风,带着一股子煤烟和厕所的混合味道。
这就是我闻了十八年的味儿。
我靠在墙根上,点了一根烟。
烟是偷偷从我爸的“大前门”烟盒里拿的,呛得我直咳嗽。
“要走了?”
一个声音从旁边传来,很轻,但像根针,一下就扎进了我心里。
是林芳。
我邻居家的姐姐。
她比我大三岁,在街道纺织厂上班。
她就住我家隔壁,我们两家的窗户对着窗户,院子连着院子。
我从小就是她屁股后面的跟屁虫。
“芳姐。”我赶紧把烟掐了,有点不好意思。
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褂子,头发编成一根粗辫子,垂在胸前。
路灯昏黄的光照在她脸上,她的眼睛亮得像两颗星星。
“嗯,明天一早的火车。”我低着头说。
“怕不怕?”她问。
“怕什么?当兵光荣。”我学着我爸的口气,但话说出来自己都觉得没底气。
她笑了,没戳穿我。
“我听王婶说,你们这批兵,可能要去南边。”
南边。
我们都知道那是什么意思。
报纸上天天都在说,广播里天天都在播。
我的心,猛地沉了一下。
“去哪儿都一样,都是当兵。”我梗着脖子说。
林芳没再说话,就那么静静地看着我。
她的眼神很复杂,有担心,有不舍,还有些我看不懂的东西。
我们就这么站着,周围是邻居家的吵闹声、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京剧声。
世界很吵,但我们之间很安静。
“陈辉,”她忽然开口,“你……”
她欲言又止。
“怎么了,芳姐?”
“没什么。”她摇摇头,然后从兜里掏出一个东西,塞到我手里。
是一个用手绢包着的小方块。
我打开一看,是一块“海鸥”牌手表。
这年头,手表是“三转一响”里的大件,金贵得很。
“芳姐,这太贵重了,我不能要!”我赶紧往回推。
“给你就拿着!”她按住我的手,力气出奇的大。
“这是我攒了半年的工资买的。到了部队,得有个看时间的东西。”
她的手心很热,带着一股肥皂的清香。
我的脸也跟着烧了起来。
“我……”
“别说话。”
她忽然踮起脚尖,凑了过来。
一股温热柔软的触感,落在了我的嘴唇上。
我的大脑“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整个世界都消失了。
只剩下她嘴唇的温度,和她身上淡淡的肥皂香。
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吻。
短暂得像一个幻觉。
她很快就退开了,脸颊红得像院子里的那盆天竺葵。
她不敢看我,低着头,声音细得像蚊子叫。
“活着回来。”
说完这四个字,她转身就跑回了自己家,门“砰”的一声关上了。
我一个人愣在原地,摸着自己的嘴唇,上面仿佛还残留着她的温度和香气。
手心里,那块冰凉的手表,却硌得我生疼。
“活着回来。”
这四个字,像烙铁一样,烙在了我的心上。
那一晚,我失眠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我就被我妈叫醒了。
院子里已经站满了来送行的街坊邻居。
我爸穿着他那件最好的中山装,脸上泛着红光,比过年还高兴。
我妈则拉着我的手,一遍遍地嘱咐。
“到了部队要好好吃饭,别冻着,想家了就写信……”
她说着说着,眼泪就下来了。
我的眼眶也酸了。
我不敢看她,怕自己也哭出来。
我把目光投向隔壁。
林芳家的门紧紧关着。
她没来送我。
我的心,空了一块。
也许,昨晚的一切,真的只是一个梦。
“走了走了!车不等人了!”负责接兵的干部在胡同口催促。
我挣开我妈的手,背上背包,头也不回地朝胡同口走去。
我不敢回头。
我怕一回头,就再也走不了了。
上了绿皮火车,车厢里挤满了和我一样穿着新军装的年轻人。
大家都很兴奋,叽叽喳喳地说着话,畅想着未来的军旅生涯。
只有我,靠在窗边,看着飞速倒退的景物,心里空落落的。
火车开动的那一刻,汽笛长鸣。
我好像听见,在那巨大的轰鸣声中,夹杂着一声女人的哭喊。
是林芳吗?
我不知道。
新兵连的日子,比我想象的苦一百倍。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跑五公里,然后是队列、射击、投弹、战术……
一天训练下来,骨头都像是散了架。
晚上躺在床上,连动动手指的力气都没有。
吃的也不好,天天都是白菜萝卜,偶尔见点肉末,能让大家高兴半天。
很多人都哭了,想家。
我也想。
我想我妈做的红烧肉,想我爸的唠叨,想胡同里那股熟悉的煤烟味儿。
更多的时候,我想的是林芳。
我想起她那个突如其来的吻,想起她说的那句“活着回来”。
每当累得快要趴下的时候,我就摸一摸手腕上的那块“海鸥”表。
表盘在黑暗中发出微弱的荧光,像她那晚的眼睛。
它提醒我,有人在等我。
我得撑下去。
我得活着回去。
我开始玩命地训练。
五公里,别人跑,我也跑,跑完再加一圈。
射击,别人打十发,我打二十发。
手上的茧子磨破了一层又一层,新兵服被汗水浸得能拧出水来。
班长都说我疯了。
“陈辉,你小子是想提干想疯了吧?”
我只是嘿嘿一笑,不说话。
我不是想提干,我只是想变得更强。
只有变得更强,才能在战场上活下来。
新兵连结束,我们下了连队。
南下的消息,越来越真切了。
连队的气氛一天比一天紧张。
老兵们的脸上,都没了笑容。
指导员开始找我们这些新兵一个个谈话,让我们写家信。
我给我爸妈写了一封信,通篇都是“我很好,勿念”。
然后,我给林芳写信。
这是我第一次给她写信。
信纸攥在手里,汗都把它浸湿了。
写了撕,撕了又写。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说我想她了?
一个大男人,说这种话,太肉麻。
说部队很苦?
不能让她担心。
最后,我在信纸上只写了一句话。
“芳姐,我一切都好。你的表,走得很准。”
寄出信后,我每天都盼着回信。
看门卫,比看女朋友还亲。
半个月后,我终于等来了她的信。
信封是牛皮纸的,上面是她娟秀的字迹。
我的手都在抖。
信不含糊,就几行字。
“陈辉,收到你的信很高兴。家里一切都好,爸妈身体也好。你也要保重自己,注意安全。我在厂里参加了技术比武,拿了第一名。”
最后一句是:“等你回来。”
我把这封信看了几十遍,每个字都好像刻进了脑子里。
“等你回来。”
这四个字,比“活着回来”更让我心潮澎湃。
那是一种承诺。
一种约定。
开拔的命令,在一个深夜突然下达。
我们紧急集合,登上了南下的闷罐车。
车厢里死一般的寂静。
没人说话,只有火车“哐当哐当”的声音。
我们都知道,我们要去哪里。
战争。
这个词,以前只在电影和书本里见过。
现在,它像一头巨兽,张着血盆大口,就在不远处等着我们。
说不害怕,是假的。
我旁边的一个小战士,比我还小一岁,一直在偷偷地哭。
我把林芳的信掏出来,借着车厢缝隙里透进来的微光,又看了一遍。
心,慢慢地静了下来。
到了前线,那种残酷和惨烈,是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的。
炮火声、枪声、爆炸声,震耳欲聋。
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血腥的味道。
昨天还跟你一起抽烟吹牛的战友,今天就可能变成一具冰冷的尸体。
我第一次杀人,是在一次丛林搜索中。
一个黑瘦的敌人,端着枪突然从草丛里冒出来。
我们俩的距离,不到五米。
我甚至能看清他眼睛里的惊恐。
那一刻,我的大脑一片空白。
是班长在旁边吼了一嗓子:“开枪!”
我下意识地扣动了扳机。
“砰砰砰……”
子弹打在他身上,冒出一串血花。
他倒下了。
我吐了。
把隔夜饭都吐了出来。
班长拍着我的背,递给我一壶水。
“小子,习惯就好了。你不杀他,他就杀你。”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夜的噩梦。
梦里,那个敌人的眼睛,一直死死地盯着我。
从那以后,我变了。
我变得沉默,冷酷。
开枪的时候,再也不会犹豫。
因为我知道,犹豫一秒,死的可能就是我。
我唯一的慰藉,就是林芳的信。
她的信,成了我和那个和平世界的唯一联系。
她信里从不提战争,只说些胡同里的家长里短。
“王婶家的孙子会走路了。”
“李大爷家的那棵枣树,今年结的枣子特别甜。”
“厂里又发了新布料,我给你留了一块,等你回来做身新衣服。”
这些琐碎的日常,对我来说,却是最珍贵的。
它让我知道,在那个遥远的、炮火连天的地方之外,还有一个叫“家”的地方。
那里有安稳的生活,有等着我的人。
我把她的每一封信都用塑料布包好,贴身放着。
有一次,一颗弹片划破了我的胸膛,离心脏只有几厘米。
是那厚厚的一叠信,挡住了它。
医生说,我命大。
我知道,是林芳救了我。
战争打了几个月,终于结束了。
我们胜利了。
可我们连队,回去的人,不到一半。
我的班长,牺牲了。
我最好的战友李伟,也牺牲了。
他是在掩护我的时候,被一颗流弹击中了头部。
他倒下的时候,眼睛还睁着,看着我的方向。
嘴里还在喃喃地说着什么。
我爬过去,把耳朵凑到他嘴边。
“……告诉小琴……我爱她……”
小琴,是他的未婚妻,在老家等着他回去结婚。
我抱着他冰冷的身体,哭了。
那是我上战场以来,第一次哭。
我们活着的人,成了英雄。
戴着大红花,坐着火车,回到了北京。
车站上,锣鼓喧天,人山人海。
我一眼就看见了我爸妈。
他们都老了,头发白了好多。
我妈抱着我,哭得喘不过气来。
我爸也红着眼圈,一个劲地拍我的背。
“好小子,好小子,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我环顾四周,寻找着那个熟悉的身影。
没有。
林芳没有来。
我的心,又一次沉了下去。
回到家,胡同里比过年还热闹。
街坊邻居都围过来看我这个“战斗英雄”。
我应付着他们的各种问题,心里却一直在想着林芳。
她为什么没来?
是出什么事了吗?
还是……她已经不等我了?
我不敢想下去。
晚上,我爸喝多了,拉着我说了一晚上的胡话。
我妈则在一旁,不停地给我夹菜,好像要把我这几年亏的都补回来。
我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
“妈,芳姐呢?”
我妈的脸色,瞬间就变了。
她和我爸对视了一眼,眼神很复杂。
“她……她挺好的。”我妈支支吾吾地说。
“她人呢?我怎么没看见她?”我追问。
“她……她搬家了。”
搬家了?
我的心,像被一块大石头砸中,闷得喘不过气来。
“搬哪儿去了?为什么搬家?”
“你别问了!”我爸突然吼了一声,“吃你的饭!”
我觉得不对劲。
这里面一定有事。
第二天一早,我去了街道纺织厂。
我想去问问,林芳到底怎么了。
厂里的人都认识我,见了我都特别热情。
“哟,这不是陈英雄回来了吗?”
我找到了林芳以前的车间主任。
“张主任,您知道林芳去哪儿了吗?”
张主任叹了口气,眼神里满是同情。
“陈辉啊,你可算回来了。”
“林芳她……唉,这姑娘,命苦啊。”
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她到底怎么了?”
“她早就没在厂里干了。一年多前就辞职了。”
“辞职?为什么?”
“还能为什么?”张主任压低了声音,“她……她没结婚,就生了个孩子。”
什么?
我感觉像是被一道晴天霹雳击中。
脑子里“嗡”的一声,什么都听不见了。
没结婚,生了个孩子?
这怎么可能?
林芳不是那样的人!
“不可能!您一定是搞错了!”我激动地喊道。
“我搞错什么?这事儿厂里谁不知道?当初闹得沸沸扬扬的。她一个大姑娘,挺着个肚子,人家唾沫星子都能把她淹死。”
“孩子的爹呢?”我的声音在发抖。
“谁知道呢?她一个字都不肯说。后来她妈气得跟她断绝了关系,她就自己搬出去了。”
“她搬到哪儿去了?”
“不知道。这姑娘性子倔,谁问她都不说。”
我失魂落魄地走出了纺织厂。
阳光很刺眼,照得我头晕。
我的英雄梦,我的爱情梦,在这一刻,碎得一塌糊涂。
我像个疯子一样,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里转悠。
我去了我们以前常去的公园,去了我们一起看电影的电影院。
我想找到她。
我想当面问问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可北京这么大,找一个人,如同大海捞针。
我找了整整三天,一无所获。
我回到了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
我爸妈急坏了,在门外不停地敲门。
“儿子,你开门啊!”
“陈辉,你别吓妈啊!”
我听不见。
我的世界里,只剩下那句“没结婚,就生了个孩子”。
它像一把刀,在我心上反复地割。
我想不通。
那个在我参军前夜,羞涩地吻了我,让我“活着回来”的姑娘。
那个在信里,温柔地对我说“等你回来”的姑娘。
怎么会变成这样?
是她骗了我吗?
她在我上战场拼命的时候,却和别的男人在一起?
一想到这个可能,我的心就疼得像是要裂开。
愤怒、背叛、屈辱……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快要把我逼疯了。
我把她写给我的那些信,全都翻了出来。
那些被我视若珍宝的信,现在看起来,却充满了讽刺。
我一封一封地撕。
撕得粉碎。
我要忘了她。
我要把这个女人,从我的生命里彻底抹去。
第四天,我走出了房门。
我对我爸妈说:“爸,妈,我想回部队。”
我爸愣住了。
“回去干什么?你才刚回来啊!”
“我想提干。我想留在部队。”
我不想再待在这个地方了。
这里的一切,都会让我想起她,想起那段屈辱的过去。
我爸妈拗不过我,只好同意了。
我很快就办好了手续,回到了老部队。
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
我不要命地训练,不要命地学习。
我想用这种方式,麻痹自己。
我成功了。
我很快就因为表现突出,被提了干,当了排长。
后来又当了连长。
我成了部队里最年轻的连级干部之一。
所有人都说我前途无量。
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心,已经死了。
我再也没有笑过。
我把自己的感情,彻底封存了起来。
这些年,也有人给我介绍过对象。
有文工团的漂亮女兵,有首长家的千金。
我都拒绝了。
我心里那道坎,过不去。
一晃,好几年过去了。
我已经是个快三十岁的人了。
部队的战友,换了一批又一批。
家里的胡同,据说也快要拆了。
我和家里的联系,也越来越少。
除了每个月寄回去的津贴,我很少写信,也很少打电话。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有一年春节,我休假回家。
北京的变化太大了。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马路宽了,车也多了。
我们家那个老胡同,已经被夷为平地,盖起了一栋栋崭新的居民楼。
我家分到了一套两居室。
我爸妈更高兴了,说总算住上楼房了。
可我却觉得,那个“家”,好像没了。
年夜饭桌上,我妈又提起了我的个人问题。
“陈辉啊,你也不小了,该成个家了。”
“部队里那么多好姑娘,你就没一个看上的?”
我沉默地喝着酒。
我爸叹了口气,“别逼他了。他心里有结。”
我妈的眼圈红了。
“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还有什么过不去的?那个林芳,听说早就嫁人了,孩子都上小学了。你还惦记她干什么?”
嫁人了。
听到这三个字,我的心,还是像被针扎了一下。
虽然我早就该想到这个结果。
可亲耳听到,还是会疼。
“我没惦记她。”我冷冷地说。
那顿年夜饭,又不欢而散。
假期结束,我回了部队。
日子还是一样过。
训练,开会,写报告。
我以为,我这辈子,就会这么过去了。
直到那一天。
那天,我接到了一个从北京打来的长途电话。
是我爸。
他的声音很急。
“陈辉,你快回来一趟!”
“怎么了,爸?出什么事了?”
“是……是李伟的父母,他们来北京了。”
李伟。
这个名字,像一把生锈的钥匙,打开了我尘封多年的记忆。
那个在战场上,为了掩护我而牺牲的战友。
“他们来干什么?”
“他们来找他们的孙子。”
“孙子?”我愣住了。
“就是李伟的儿子!当年他那个对象小琴生的!你不是知道吗?”
我当然知道。
当年李伟牺牲后,我按照他的遗愿,给他家里写了信,也给他未婚妻小琴写了信,告诉了他们李伟牺牲的消息。
我还把我所有的抚恤金,都寄给了小琴。
后来听说,小琴还是把孩子生了下来。
再后来,就没了消息。
“孩子找到了?”
“找到了!你绝对想不到,这些年,是谁在养着这个孩子!”
我爸的声音,带着一种奇怪的调子。
我的心,没来由地狂跳起来。
“是谁?”
“是林芳!”
林芳!
这两个字,像一颗炸弹,在我脑子里轰然炸开。
我手里的电话,差点掉在地上。
怎么会是她?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当天就请了假,买了最快一班回北京的火车票。
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我坐立不安。
我的脑子里一团乱麻。
林芳……李伟的儿子……
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
难道……
一个荒唐的念头,从我脑海里冒了出来。
难道那个孩子,根本不是林芳的?
回到北京,我直接打车去了我爸告诉我的地址。
那是一个很偏僻的筒子楼。
楼道里又黑又暗,堆满了杂物。
我找到了那个门牌号,深吸了一口气,敲了敲门。
门开了。
开门的,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
他仰着头,怯生生地看着我。
“叔叔,你找谁?”
我看着他的脸,整个人都僵住了。
那张脸,那双眼睛……
太像了。
太像李伟了!
“我找……”
我的话还没说完,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屋里传来。
“念军,是谁啊?”
随着声音,一个女人从屋里走了出来。
是林芳。
她穿着一件朴素的家常衣服,头发随意地挽在脑后。
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眼角有了细细的皱纹。
但那双眼睛,还是和我记忆中一样,明亮,清澈。
她看到我,也愣住了。
我们俩就这么隔着一个孩子,遥遥相望。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
“陈辉?”她试探着叫了一声。
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那天晚上,林芳给我讲了所有的事情。
当年,李伟牺牲后,他未婚妻小琴悲痛欲绝。
但她还是坚持把孩子生了下来。
一个未婚生子的女人,在那个年代,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可想而知。
小琴的父母,逼着她把孩子送人,然后嫁人。
小琴走投无路,想到了求助。
她给李伟的战友写信,但那些信都石沉大海。
最后,她想到了李伟信里经常提到的一个人。
林芳。
李伟在信里,把我跟林芳的事情,都告诉了小琴。
小琴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了林芳。
她求林芳,帮她照顾这个孩子。
林芳答应了。
她辞掉了工作,搬了家,一个人,把李伟的儿子,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拉扯大。
她给他取名叫“念军”。
思念的念,军人的军。
为了这个孩子,她承受了所有的流言蜚语。
为了这个孩子,她拒绝了所有上门提亲的人。
为了这个孩子,她一个人,扛起了一片天。
“为什么?”我看着她,声音沙哑,“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李伟是你的战友。”
她看着我,眼睛里闪着泪光。
“他是为了救你才牺牲的。我不能让他唯一的血脉,流落在外。”
“那……那你为什么不告诉我?”我痛苦地问。
“我怎么告诉你?”她苦笑了一下,“你一回来,就认定我背叛了你。你给了我解释的机会吗?”
“你撕了我的信,你从我的世界里消失了。我上哪儿去找你?”
我的心,像被无数根针,狠狠地扎着。
是我。
是我的自以为是,是我的懦弱,是我的不信任,让我误会了她这么多年。
我让她一个人,背负了这么多。
我这个所谓的“战斗英雄”,在她面前,渺小得像一粒尘埃。
“芳姐……”
我“扑通”一声,跪在了她面前。
“我对不起你!”
我泣不成声。
她没有扶我,只是静静地流着泪。
那个叫念军的孩子,吓坏了,躲在她身后,怯生生看着我。
“妈妈,这个叔叔是谁?他为什么哭?”
林芳蹲下身,抱着孩子,柔声说:“念军,他不是叔叔。他……他是你爸爸的战友。是你爸爸,最想见到的人。”
李伟的父母,最终没有带走念军。
他们看着林芳和念军之间那种深厚的感情,看着这个虽然贫穷但充满温暖的家,他们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们认了林芳做干女儿。
他们说,念军跟着林芳,比跟着他们这两个老头老太,要好。
他们走的时候,给我留了一句话。
“陈辉,我们知道,李伟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
我留了下来。
我向部队递交了转业申请。
我要留在北京。
我要留在这个女人的身边。
我要用我的后半生,来弥补我欠她的债。
手续办得很顺利。
我转业到了地方,在一家国企做安保工作。
工资不高,但很稳定。
我搬到了林芳住的那个筒子楼。
我就住在她对门。
我开始学着,做一个父亲。
我每天接送念军上下学。
我给他辅导功课,给他讲我跟李伟在部队的故事。
念军很聪明,也很懂事。
他慢慢地接受了我。
他开始叫我“陈叔叔”。
我跟林芳之间,还是有些尴尬。
我们很少说话。
更多的时候,是我在厨房里笨手笨脚地做饭,她在旁边看着,偶尔指点一两句。
或者,是晚饭后,我们三个人,一起坐在那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前,看《新闻联播》。
日子,就像这筒子楼里的流水,平淡,琐碎,但真实。
有一天,念军放学回来,神秘兮兮地把我拉到一边。
“陈叔叔,我问你个问题。”
“什么问题?”
“你喜欢我妈妈吗?”
我愣住了。
看着他那双酷似李伟的眼睛,我郑重地点了点头。
“喜欢。”
“那你们为什么不结婚?”
“因为……因为我还没问你妈妈,她愿不愿意嫁给我。”
那天晚上,我鼓起了我这辈子最大的勇气。
我买了一束花。
那个年代,送花还是一件很稀罕的事。
我敲开了林芳的门。
她看到我手里的花,脸一下就红了。
“你这是干什么?”
我把花递给她,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东西。
那是一枚用弹壳打磨成的戒指。
戒指很粗糙,但很亮。
是我花了几个通宵,亲手做的。
“芳姐,”我看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过去的事,我混蛋,我错了。”
“我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但是,我还是想问你一句。”
我单膝跪地,举起了那枚弹壳戒指。
“你……还愿意……等我吗?”
林芳没有说话。
眼泪,从她眼眶里,大颗大颗地滚落下来。
她哭了很久。
然后,她笑着,向我伸出了手。
那一年,我三十一岁,她三十四岁。
我们结婚了。
没有盛大的婚礼,没有豪华的宴席。
我们只是请了双方的父母,和几个最好的朋友,一起吃了顿饭。
饭桌上,念军端起酒杯,像个小大人一样,对我说:
“爸,祝你和我妈,白头偕老。”
那一声“爸”,让我这个在战场上流血不流泪的汉子,瞬间泪崩。
婚后的日子,很清贫,但很幸福。
我们搬出了那个筒子楼,用我的转业费和这些年的积蓄,买了一套小小的二手房。
虽然不大,但那是我们自己的家。
我和林芳,就像所有最普通的夫妻一样。
我们会为了柴米油盐吵架。
也会在深夜里,相拥而眠。
我常常会想,如果当年,我没有那么冲动,没有那么自负。
如果当年,我肯多给她一点信任,听她一句解释。
我们是不是,就不用错过这么多年?
可生活,没有如果。
好在,命运终究是眷顾我的。
它让我失去了很多,但也让我,找回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和林芳带着念军,去给李伟扫墓。
墓碑上,李伟的照片,还是那么年轻,笑得那么灿烂。
我把一瓶他生前最爱喝的二锅头,洒在了墓前。
“兄弟,我来看你了。”
“我把你儿子养得很好,他很像你,也很争气,回回考试都是第一名。”
“还有……我跟你嫂子,我们结婚了。”
“你放心,这辈子,我会替你,好好照顾他们娘俩。”
林芳站在我身边,握住了我的手。
念军跪在墓碑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风吹过松林,发出“沙沙”的声响。
好像是远在天堂的兄弟,在对我们微笑。
我转过头,看着身边的林芳。
阳光照在她脸上,那些岁月的痕迹,仿佛都变成了温柔的诗篇。
她也看着我,眼睛里,是我熟悉的,那片星光。
我知道,这个吻了我,又等了我这么多年的女人,将是我这一生,最美的风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