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作者|深水财经社 纳兰
1995年8月28日,广东中山的盛夏格外燥热。小霸王电子工业公司厂长办公室里,34岁的段永平将一份辞职信放在怡华集团总经理陈建仁面前。
窗外,是他亲手从年亏200万带成年产值10亿的工厂,车间里“小霸王学习机”的组装线还在高速运转,这款游戏学习机正占据着全国近80%的市场份额,成为段永平一手打造的商业奇迹。
不过这场谈话没有剑拔弩张,最终两人达成一份“君子协定”。段永平承诺,一年内不与小霸王在国内竞争同类产品,小霸王则赠予他一辆奔驰作为感谢。
15分钟后,段永平带着6名核心骨干走出厂区,身后是他创造的商业神话,身前则是一片待开辟的新战场。
三个月后,东莞长安镇,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一个影响中国消费电子行业数十年的商业帝国,自此埋下种子。
![]()
一、小霸王之父
1989年,28岁的他刚从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放弃了北京稳定的工作来到广东,接手了中山市怡华集团旗下濒临破产的日华电子厂。当时的工厂负债累累,年亏损高达200万元,员工人心涣散,是名副其实的“烂摊子”。
这也成为这位商业奇才施展才华的第一个试验场。
1991年,他将工厂更名为“中山市小霸王电子工业公司”,果断砍掉杂乱的产品线,聚焦当时尚属空白的家用游戏机市场。
但他敏锐地察觉到家长对“游戏”的抵触情绪,于是推出“小霸王学习机”,将键盘与游戏手柄结合,主打“学习编程、练习打字”的功能,完美契合了“望子成龙”的社会心理。
为了打响品牌,段永平做出了一个震惊行业的决定,他砸下40万元拍下央视黄金时段广告。在那个电视尚未普及的年代,“拥有小霸王,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广告语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1994年的市场调查显示,小霸王成为中国人最熟悉的电脑品牌,知名度甚至超过联想和IBM。短短四年时间,小霸王的年产值从0飙升至10亿元,净利润突破8000万元,段永平用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成为了行业公认的“无冕之王”。
但小霸王的巨大成功之下,公司内部管理和利益分配的矛盾开始暗潮汹涌。
后来段永平的说法是,在他接手之初,陈建仁曾承诺给他及团队30%的股权,可随着企业壮大,这一承诺先后缩水为20%、10%,最终沦为一纸空文。
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怡华集团频繁抽调小霸王的利润补贴其他亏损业务,1994年他提出股份制改革、让核心员工持股的方案,也被集团大股东拒绝。
其实这就是利益分配问题,在利益面前,谁也不会是正人君子。
“我向团队承诺过股权分红,集团的变卦让我成了失信的人。”段永平在2025年11月的雪球访谈中回忆道,“承诺可以改,说明未来还会改,没有任何可信度可言。”
1995年,当他预判大股东承诺的10%的股权承诺也终将作废时,终于下定决心离开。后来用一个比喻来解释为什么会不相信大股东,“刮瓶盖刮出‘谢’字,就知道不能再往下刮了”。
![]()
二、初创步步高
1995年9月18日,距离离开小霸王仅20天,段永平在东莞长安镇租下一间厂房,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此时的他,手上握着从朋友处借来的2000万元启动资金,身边跟着6名核心骨干——其中就有后来创办OPPO的陈明永和vivo的沈炜,这两人当时已是小霸王的“四大天王”级高管。
按照与小霸王的约定,段永平不能在一年内涉足游戏机和学习机市场。但这并没有困住他,反而让他跳出固有赛道寻找新机会。
经过市场调研,他将初期产品线锁定在无绳电话和学生电脑上,这两个领域当时竞争尚不激烈,且技术门槛与团队能力高度匹配。
段永平延续了在小霸王的成功经验,但又做出了关键升级。在营销上,他依旧敢下血本。
1996年底,刚成立一年的步步高以8123万元拍下央视天气预报后的广告位,这个价格比当年很多同行的全年营收还高。
在产品上,他坚持“精品策略”,无绳电话主打“低故障”特性,学生电脑强化学习资源整合,虽然定价比同行高20%,却凭借品质迅速打开市场。
1996年,步步高无绳电话获得邮电部首个入网许可证,当年销量就突破百万台。学生电脑也凭借精准的定位,在教育电子市场站稳脚跟。
更关键的是,段永平从一开始就解决了小霸王的核心症结——股权问题。他推出全员持股计划,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持股比例高达45%,自己仅保留约20%的股份,彻底激发了团队的积极性。
1997年,随着“君子协定”到期,步步高正式进军学习机市场,与小霸王展开正面交锋。
此时的小霸王,已因核心人才流失出现颓势,而步步高则迎来了关键的援军,小霸王的24家核心经销商集体投奔步步高。这些经销商带走了完整的销售网络和客户资源,让步步高迅速构建起覆盖全国的渠道体系,短短半年就将终端网点铺到了乡镇一级。
渠道和人才的双重加持下,步步高的业绩呈爆发式增长。
199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市场调查显示,步步高学习机市场份额跃居全国第一;无绳电话仅用两年时间就做到全国销量第一;同年进军的VCD领域,也在1998年底跻身行业前三。
这一年,离开小霸王仅两年的段永平,带领步步高完成了对老东家的全面超越。
![]()
三、开枝散叶
1999年初,当步步高的年营收突破10亿元,成为电子行业的新巨头时,段永平做出了一个震惊业界的决定,他将公司的数字视听、通信、教育电子三大业务分拆为三家独立公司,分别由陈明永、沈炜和黄一禾负责。
这一决策在当时引发诸多质疑,好好的巨头为何要四分五裂?
“当时业务越来越大,继续捆绑会导致资源分散,每个板块都做不精。”段永平后来解释,“而且三个业务的发展逻辑不同,数字视听要追潮流,通信要稳技术,教育电子要贴用户,独立运营才能更灵活。”更重要的是,他希望给跟随自己多年的核心团队一个更大的舞台,这是他在小霸王未能实现的愿望。
分拆后的三家公司,都带着步步高的基因,但又走出了各自的特色道路。
陈明永负责的数字视听业务,初期主打VCD和MP3。2001年,段永平牵头三家公司共同投资成立OPPO品牌,最初定位高端影音产品。
2003年,陈明永买下OPPO的品牌权利,成立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将业务重心转向手机领域。凭借时尚的设计和对拍照功能的深耕,OPPO迅速在智能手机市场崛起,2025年以全球15%的市场份额位居前三。
2018年,脱胎于OPPO海外团队的realme独立运营,主打高性价比年轻市场,如今已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重要玩家。
沈炜主导的通信业务,前身为步步高通讯科技,初期以无绳电话闻名。2009年,该板块启用vivo品牌,2011年发布首款智能手机,以音乐手机为切入点打开市场。
vivo延续了步步高的技术基因,率先推出柔光自拍、微云台防抖等创新功能,后来与蔡司合作打造专业影像系统,2025年1-7月以16.9%的占有率位居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
2019年,为覆盖电竞赛道,vivo推出独立子品牌iQOO,凭借高性能配置迅速成为游戏手机领域的热门品牌。
黄一禾管理的教育电子业务,则聚焦于学习硬件领域。虽然步步高教育电子仍保留学习机、点读机等核心业务,但该板块最大的突破是孕育出小天才品牌。
2015年,小天才推出首款电话手表Y01,直接开创了儿童智能穿戴这一全新品类。凭借精准的定位功能和家长管控设计,小天才电话手表迅速占领市场,成为儿童智能穿戴领域的标杆品牌,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在50%以上。
![]()
四、利益激励机制
步步高系能够持续裂变生长,核心在于段永平设计的股权机制。
从创立之初,他就摒弃了小霸王的“画饼式股权”,而是建立了清晰、稳定的利益共享体系。
对于分拆后的三大核心板块,段永平始终保持“少量持股、充分授权”的原则。根据公开信息,他在OPPO和vivo的持股均约为10%,这个比例是分拆时就确定的,目的是既绑定自身与企业的长期利益,又不影响管理团队的决策自主权。
他曾说:“企业要发展,必须让真正做事的人有话语权和收益权。”这种理念让陈明永、沈炜等核心团队能够放开手脚,根据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决策。
在教育电子及小天才板块,股权则更多向核心团队倾斜。核心主体东莞步步高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显示,公司工会委员会持股85.1203%,快意控股有限公司持股14.8797%,公开信息中并无段永平的大额持股记录。这意味着他早已将该板块的收益权让渡给团队,自己仅作为精神领袖和早期创始人提供战略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上常将主营零售的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与段永平的“步步高系”混淆,实则两者仅品牌名称相关。
截至2025年6月,该零售板块的大股东为破产企业财产处置专用账户,持股9.31%,段永平并未直接持股,其核心操盘者为王填,与消费电子类“步步高系”分属不同主体。
这种股权设计,让段永平从具体经营中脱离出来。2001年,他移民美国,逐渐退居幕后,转型为投资人,凭借对网易、茅台等企业的精准投资身家超千亿。
但他留下的股权机制和经营理念,却让步步高系不断开枝散叶,成为割据一方的“小霸王”。
(本文内容均来源公开资料,由于年代久远,部分数据可能存在不一致,请引用之前仔细核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