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登陆月球的下一个目标,到底是什么?
不是月球背面,也不是阿波罗遗址,而是一个更诡异、更黑暗的地方。
![]()
2026年,嫦娥七号就要率先启程,并且带一只会飞的机器狗“前出侦察”;
随后,嫦娥八号也会跟着出发,并且带上一批机器人,与嫦娥七号结伴而行,扩大登月队伍。
那么问题来了,咱们国家在月球南极到底发现了啥,为什么要连续派出两支“无人军团”驻守呢?
为啥偏偏认准月球南极?
![]()
咱们国家接下来的探月行动,既不接着探索之前火遍全网的月球背面,也不去凑阿波罗飞船遗址的热闹,反而一门心思盯上了月球南极——这个听着就又黑又偏的地方,到底藏着啥吸引力?
答案其实就藏在嫦娥七号、八号的任务里:2026年嫦娥七号会先动身,带着一只特别能打的“飞空机器狗”去探路,这玩意儿跟普通月球车不一样,能在月球表面低空飞,专门对付南极坑坑洼洼的地形;后面嫦娥八号会跟着出发,还带了一群机器人队友,跟七号搭伙扩大探测范围。
![]()
说白了,这两支无人探测小队可不是去“打卡”的,都是奔着南极的“宝贝”去的。
月球南极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有地球上找不到的“永久阴影区”。咱们都知道地球会“歪脖子”绕太阳转,所以南北极有极昼极夜,但月球“歪脖子”的角度特别小,才1.5度左右,远不如地球的23.5度。
这就导致月球南极有些环形山的坑底,打从形成那天起就没见过太阳,永远黑黢黢的,被科学家叫做“永久阴影坑”。
![]()
这些地方的温度能低到零下220℃以下,比南极冰盖冷多了,就像一个个天然的超级冰窖,能把几十亿年前的东西原封不动存下来。
之前不管是登月还是探月,大家都爱选太阳照得到的平坦区域,探测起来方便,但缺点很明显——没有能长期存水的环境。而月球南极的永久阴影坑,刚好是存水的绝佳地点。
咱们国家航天团队早就盯上这儿了,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一次次探测都是在给锁定南极的“宝贝”攒数据。
![]()
现在终于到了动手的时候,嫦娥七号、八号就是去实地摸清楚:这些阴影坑里到底有多少水,是啥状态,能不能真正派上用场。
月球南极的“硬通货”:冻了几十亿年的真水冰
可能有人会说,月球上不是早就发现有水了吗?咋这次还这么大动干戈?其实这里面差别大了——之前发现的水,跟南极的水根本不是一回事。
![]()
比如嫦娥五号从月球正面带回来的土壤里,确实检测到了水,但那都是跟石头、泥土绑在一起的“绑定水”:有的藏在矿物质里头,像盐里的水分一样,想提取出来又麻烦又少;有的是跟岩石结晶混在一起的,算不上真能用的水。
但月球南极的水不一样,那是实打实的“水冰”——就跟咱们冬天在路边看到的冰疙瘩一样,是纯纯的固态水,不是跟别的东西粘在一起的。
![]()
这事儿可不是瞎猜的,这些年各国探测器都在找证据:美国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在南极永久阴影坑里,用雷达扫到了特别亮的反射信号,这种信号只有冰才能发出来,就像手电筒照在冰面上比照在泥土上亮得多;
2009年美国还特意让探测器撞向南极的环形山,撞击后扬起的尘埃里,直接检测到了水的成分;咱们的嫦娥二号之前也在月球极区捕捉到过类似的水冰信号,只是当时没机会近距离探查。
更关键的是,这些水冰的量特别可观。科学家估摸着,就南极几个大阴影坑里的水冰,得有几百亿吨,要是全部融化成水,能装满好几个青海湖。
![]()
而且这些水冰冻了几十亿年,从月球形成早期就可能存在了,用处可太大了:既能给未来的航天员当饮用水,还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氧气能呼吸,氢气和氧气混在一起还能当火箭燃料。
你想想,以后人类在月球建基地,不用费劲从地球运水、运燃料,直接用月球上的水冰,成本能降一大半,这才是月球南极最值钱的地方。
水冰的“前世今生”:咋来的,又咋存了几十亿年?
![]()
这些宝贵的水冰,总不能是月球自己长出来的吧?其实科学家现在有三个靠谱的说法,都是有探测数据和实验验证的,不是瞎编的。
第一个来源是彗星和小行星“送”来的。彗星本身就是个大脏雪球,里面大部分是冰和尘埃,有些小行星也带着水。在太阳系早期,月球还特别“热闹”,每天都有不少彗星、小行星撞上来。
![]()
这些天体撞击月球的时候,虽然瞬间温度极高,冰会融化成水汽,但南极实在太冷了,这些水汽飘到永久阴影坑里,很快就被冻成冰,慢慢攒了下来。就像夏天把冰块扔进超低温冰箱,虽然一开始会化一点,但最后还是会冻得结结实实。
第二个来源是月球自己“喷”出来的。早期的月球内部不是实心的,还有火山活动,火山喷发的时候会释放出大量气体,里面就包含水汽。
这些水汽从月球内部跑出来后,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保护,会被太阳辐射推着往两极走,就像风吹蒲公英一样,最后飘到南极的永久阴影区,被极低的温度冻成水冰。
![]()
这个说法也有证据,月球表面的一些火山岩里,就藏着早期火山活动留下的水汽痕迹,跟南极水冰的成分能对上。
第三个来源更有意思,是太阳“造”出来的。太阳会一直往外喷“太阳风”,里面有很多氢离子。这些氢离子撞到月球表面后,会跟土壤、岩石里的氧结合,就像把两个零件拼在一起一样,形成水分子。这些水分子一开始是气态的,但月球白天温度高,气态水会自动往温度低的极区跑,到了南极的永久阴影坑,就被冻成了水冰。
这个过程可不是猜想,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模拟过:用类似太阳风的粒子撞击月球土壤样本,真的造出了水,成分和月球极区的水冰一模一样。
![]()
而这些水冰能安安稳稳存几十亿年,核心还是靠月球南极的永久阴影区。这里永远照不到太阳,温度一直保持在零下220℃以下,水冰既不会融化,也不会挥发——在这么低的温度下,冰的“逃跑速度”几乎为零,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
而且这些永久阴影坑大多在环形山底部,环形山的壁面像一堵堵围墙,把阳光牢牢挡在外面,就算太阳在月球极区的最高位置,光线也照不进坑底。就像在很深的井里,不管太阳多高,井底都永远黑暗,里面的水自然能一直冻着,月球南极的水冰就是这么被“锁”了几十亿年。
![]()
所以咱们国家连续派嫦娥七号、八号去月球南极,根本不是随便选的地方,就是冲着这些水冰去的——先让会飞的机器狗摸清阴影坑的地形,找到水冰的准确位置,再让后续的机器人探测水冰的储量和纯度,为以后建月球科研站打基础。
等把这些情况都摸清楚了,下一步可能就是派航天员去月球南极,真正实现“用月球的资源养活月球基地”。到时候航天员不用从地球运水、运燃料,直接用月球上的水冰,既省钱又方便,这才是咱们探月工程的终极目标。
央视新闻——期待!嫦娥七号、八号将在月球联袂登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