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两天,让我既感到荒诞,也被迫清醒。11月10日,叙利亚过渡政府临时总统朱拉尼走进白宫,享受的是外交上的“洗白”礼遇。紧接着不到24小时,巴基斯坦遭遇致命恐袭:伊斯兰堡司法大楼外自杀式爆炸造成12人死亡、27人受伤,巴基斯坦塔利班宣称负责。再往前推一天,开伯尔普什图省一所军校遭到武装分子装车自杀式冲击并试图劫持师生,650名师生被疏散,袭击者被击毙。短短48小时里,两个靶点、数十死伤,最后把沉默已久的巴基斯坦政府逼到了“战争状态”这一步——这是国防部长赫瓦贾·阿西夫公开说出的句子,分量沉重。我判断,这不是简单的恐怖活动升级,而是有组织、有目的的准军事化攻击潮。
![]()
这些袭击的技术面很清楚。伊斯兰堡那起是典型的自杀式爆炸伤亡事件,爆炸点选在司法机构附近,政治象征性强。军校一役使用了载有炸药的汽车,试图冲击大门并劫持人质,显然是把“制造声东击西”当作战术。巴塔在2025年已被官方指控发动超过600次袭击,造成数百人伤亡。从手法到频次,巴塔具备多点同步或分步消耗国家安全力量的能力。一句话表述其目的:以点牵动,以声势撕裂国家统治与防御节奏。
这场危机的危险性不只在袭击本身。巴基斯坦官方把矛头指向两个邻国:阿富汗的塔利班当局被指“纵容”甚至是战术帮扶巴塔,印度则被点名在情报和资源上“间接支持”。关于这类跨境连带,历史并不陌生,问题在于处理方式会不会把局势推向更大规模的冲突。巴基斯坦方面已经提出可能动用战斗机、无人机对阿富汗境内巴塔目标进行打击。我觉得这里有个危险的连锁:跨境空袭能短期压制目标,但更可能把阿塔逼向对抗姿态,让边境变战场化,平民伤亡反过来给极端组织更多招兵买马的筹码。
![]()
再说战术与战略的落差。空中力量、无人机精确打击可以解决部分“高价值目标”,问题是有价值目标常常藏在民间、城乡缝隙与复杂地形里,这时单靠炮火不够。情报是关键,但我掌握的素材里对巴方现有情报链条、跨境定位能力并无详述——有待官方确认。若情报不足,误伤风险高;若情报到位,阿塔将不得不作出选择:掩护同伙以换取谈判筹码,或公开对抗以示力量。任何走向都不利于地区稳定。
![]()
外交棋子也在移动。巴基斯坦近年来拉近了同中国、沙特的军事与政治联系,与孟加拉国关系回暖。美巴关系的修复、以及所谓“美印贸易争端”在外宣层面被包装为削弱印度的国际地位。还有一条我不能忽视的叙事线:国际社会在处理“谁是恐怖分子”的话语权上越发分裂,像朱拉尼这样的访问会被某些极端组织视为“合法化先例”。我认为,这种做法无形中对极端组织的再政治化起到了助力作用。
对巴基斯坦决策层来说,有几条路要走,短期和长期策略得并行:
![]()
![]()
最后说几句带点锋芒的话。我看见了一个更广泛的风险:当国际舞台上某些政治行为给“曾经的极端势力”披上合法性外衣,这不仅仅是道德争议,还会让其他极端组织认为:暴力有可能通过政治路径被吸收、重塑、甚至利用。世界在看,极端组织也在学。对巴基斯坦来说,眼下要打的,不只是巴塔这个敌人,还是一套可能把国内外矛盾放大的外部规则。
结尾我想直白一点:巴基斯坦能不能守住国家的“底盘”,关键看能不能把军事行动、情报整合与政治治理三条线同时抓紧。打仗可以靠火力,保国需要更多耐心与智慧。国际社会若真关心南亚稳定,应该做些有助于抑制跨境庇护与切断极端组织募资渠道的实事,而不是在舞台上给“曾经的恐怖分子”做表演式的合法化装饰。我的判断是:若接下来几周内没有清晰、透明且可核验的行动路线图,巴基斯坦的局势只会更麻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