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刷到个视频,东南亚某小城的主街上,一半店铺都是华人开的,招牌上中文比当地字还显眼。当时就有点好奇,这些华人是怎么聚到这儿的?其实不止东南亚,全球好多角落都有华人的影子,说白了,这都是一代代人往外走的结果。
![]()
我外婆村里,早年间有人去了马来西亚。听说那会儿坐船漂了半个月,身上只带了点干粮和做木工的手艺。到那边先给人打零工,攒够钱就开了家小木匠铺。后来同乡越来越多,大家搭伙过日子,慢慢凑成了个小聚居区。现在那片地方,连卖菜的都能说几句中文,菜市场里还有老家的腌萝卜卖。要是没人提醒,你真以为自己在国内某个小镇逛呢。
还有个朋友,他爷爷上世纪六十年代跟着援建队去了非洲。援建结束后,爷爷没回来,留在当地开了家小百货店。一开始语言不通,就靠比划和计算器做生意。后来熟了,还娶了当地媳妇。现在他爸爸接手了店,生意做得挺大,连当地政府的办公用品都从他家买。其实这种事儿挺常见的,好多华人出去,都是为了找口饭吃,慢慢就在那儿扎下根了。说到底,哪里有机会,哪里就能看到华人的身影。
![]()
这些华人在外面,没丢自己的习惯。过年贴春联、吃饺子,孩子学中文,连祭祖的规矩都没变。说白了,他们把中国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全世界。现在全球华人加起来估计有几千万吧?虽然散在各地,但那种过日子的扛造劲儿一样。要是你去海外华人区转一圈,就能闻到熟悉的饭菜香,听到熟悉的乡音——不管走多远,骨子里的东西,是改不了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