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35岁的李金省突然说要去当兵,老婆当场就笑了:“你这年纪,部队咋可能要?”连来视察的417团政治部主任岳齐都直摆手:“上战场可不是闹着玩,你这岁数上去,别成了战友的累赘。”可谁也没料到,李金省就回了一句话,不仅顺利入伍,还在老山前线拿了二等功,圆了念叨半辈子的当兵梦。
![]()
李金省的命苦,9岁那年爹妈就都没了,全靠政府接济才活下来。从记事起,他就盼着穿军装,总说“得给国家干点实事”。18岁开始,他连着报了三次名,每次都栽在“身体瘦弱”上。为了涨体重,塞秤砣、泡枸杞水喝,能想到的招都试遍了,体检表上的数字还是没达标,当兵的事就这么搁了下来。
没能穿军装,李金省就踏踏实实务农,后来娶了媳妇生了娃。他人机灵,养了百十来只鸡,还开了个裁缝培训班,家里十几亩地也种得有模有样。没几年工夫,他就给家里添了新家具,成了当地第一个“万元户”,日子过得比谁都红火。可旁人不知道,他枕头底下还压着当年没送出去的入伍申请。
1985年的一天,驻地部队要开赴云南老山前线的消息传来,李金省拍着大腿喊“机会来了”。他跟老婆说要去当兵,老婆以为他开玩笑:“35岁早超龄了,现在又不是全民抗战,你还想直接当军官咋的?真要收你,我绝不多说一句。”这话反倒给了李金省底气,转身就往部队驻地跑。
刚到营门口报上姓名,就被正巧回来的岳齐听见了。“你这年纪,上战场太冒险。”岳齐的话像盆冷水。李金省攥着拳头,眼神特坚定:“主任您放心,我有家有业,儿女都齐了,就算真牺牲在这儿,也值了,没遗憾。”岳齐愣了半天没出声,琢磨着这汉子觉悟高,这份执着还能给新兵们做榜样,当即就帮他递了申请,师长和政委一看就批了。
![]()
部队1986年4月才开赴前线,之前的日子全用来集训。李金省年纪大,体能确实跟不上年轻人,俯卧撑比别人少做十几个,五公里越野也总落在后面,但他从不说累。别人休息时他加练,鞋带磨断两双,手掌磨出厚茧,硬是咬牙跟上了进度。团长看在眼里,常跟新兵说:“学学李金省,这才叫军人的韧劲儿。”
那会儿对越自卫反击战虽已结束,但越军总在边境搞骚扰,211高地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炮火就没断过。47军接下了坚守任务,最险的那拉口阵地归417团防守,李金省就在团里的5连。这地方就2平方公里,却有50多个石头山头,工事难修不说,地势还低,我方动静全在越军眼皮子底下。
后勤送补给难,战士们连喝口水都费劲,白天要防着敌人的狙击手,夜里还得睁着一只眼防偷袭。2000多名战友,没一个人打退堂鼓。李金省把“牺牲也值了”的话刻在心里,有任务总第一个举手。可班长总拦着他:“你年纪大,灵活度差,守好阵地就是大功。”他没抱怨,反而把阵地工事修得更结实。
一次越军疯狂进攻,炮火把阵地炸得全是碎石。李金省见战友们被压制得抬不起头,抱起身边的机关枪就冲了上去,挡在战友前面扣动扳机。枪声停的时候,地上躺着几个敌人,他胳膊被弹片划了道大口子,血顺着袖子往下淌,却笑着说“没给部队丢脸”。
![]()
就这么守了两百多天,417团不仅没丢一个哨位、一件武器,还从被动防守转成主动反击,圆满完成了任务。团里出了不少英雄,5连的邢志强被称为“老山第一兵”,独自守着牺牲多人的1号哨位,任凭蜈蚣虫子爬满身,硬是纹丝不动,把哨位守成了“铜墙铁壁”。
任务结束后,李金省捧着二等功证书,哭得像个孩子——这辈子的心愿,总算了了。从战场下来后,他被分配了工作,一直干到退休。如今已是花甲老人的他,守着小院子安度晚年。每当有人提起当年的事,他总摩挲着旧军装说:“这辈子,最骄傲的就是穿了这身绿军装。”
![]()
无论是35岁圆梦的李金省,还是坚守哨位的邢志强,这些老兵用热血证明:英雄从无关年纪,只关乎初心与担当。向他们致敬,向那段烽火岁月致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