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把今天几条最值得盯着的动向摆清楚。德国在向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上打算把2026年预算从原来的85亿欧元再加30亿,目标数字是115亿欧元以上。乌军方向传来高频打击消息:11月11日晚,乌方宣称用海王星反舰导弹、所谓“火烈鸟”型远程导弹和远程攻击无人机,命中或袭击了萨拉托夫炼油厂、奥尔斯克炼油厂和费奥多西亚的码头储油罐等补给点。波克罗夫斯克市区里,乌方报告有300多名俄军渗透在城内,城市清剿仍在进行。国际上还有两条配套线索:美方对俄能源公司实施制裁并阻止卢克石油出售海外资产,塞尔维亚被制裁的石油公司俄股东愿意转交控制权以求延缓制裁生效;印度部分大型炼厂推迟采购12月到港的俄罗斯原油,市场动向值得盯紧。
![]()
把俄方的炼油厂、储油码头和后勤仓库当作打击对象,这套思路并不新鲜,但在战场逻辑里很关键。燃料和润滑油是现代机械化部队的“血液”。乌军持续把远程反航、巡航导弹和攻击无人机用在这些目标上,目的明显:削弱俄军持续作战能力,推高补给成本,迫使对方调整作战节奏。萨拉托夫和奥尔斯克属于俄罗斯中下游石油加工链条,连环受创会影响数量级的成品油输出,但现阶段确切损失数字有待官方确认。我关注的是,打深远目标不是靠一次突袭就能完成的,目标的修复能力、替代运输线路和战略储备都将决定这波攻击的长效性。跟我一样在看地图的人会注意到,克里米亚南岸的费奥多西亚码头被击中,对俄向南补给形成直接压力,特别是在冬季消耗上升期,影响会放大。
![]()
有人问,清剿几百名携轻武器的步兵怎么会这么难?我说,城市战就是个把时间和耐心消磨掉的事情。俄军在夜间、雾中用民用车辆渗透,利用空房、下水道、楼顶和地下室做掩护,再靠无人机夜间投放补给——这套组合拳对手里有地面制空权不足的乌军构成麻烦。要把这些零散分布的小团伙揪出来,只能靠逐屋搜索和特种部队的高强度作业,这种作战耗时而危险。别忘了,空旷地带的远程打击对城市内部效果有限,地面清剿又要避免高额平民伤亡和基础设施破坏,所以清除进程会比外界想象慢很多。
![]()
德国把数字往上抬,丹麦继续点小额但方向明确的支持,这是一种信号:西方在助力乌克兰形成更强的“远程打击+防空+装甲”组合。我把这看作是两条并行路径合力推进——补给端和打击端同时补强,令俄军的纵深目标变得更脆弱。至于那句网络常见的“欧洲援助不力”,我看是把复杂现实简化成情绪标签。比较力量分布时要把历史数据、军工生产和政治意愿放一起看,简单一句话不足以说清楚全局。
![]()
美国阻止卢克石油出售海外资产,跟塞尔维亚石油公司俄股东愿意让位,这两件事是制裁工具在发挥作用的直观表现。市场层面,印度炼厂观望俄油采购可能跟华盛顿—新德里的贸易谈判有关系。我的判断是:制裁不是瞬间解决方案,倒逼对方调整资产结构和交易通道,要的只是时间和耐心。再往政治层面看,拉夫罗夫放话愿意继续讨论美俄峰会筹备,但俄方的立场没有实质性让步,这样的邀约更像是外交姿态,不太能立即带来停火或谈判突破。
![]()
![]()
![]()
结尾我想说点直白的感受。看着这些消息拼成一条线,战争并不是某一夜就能被终结的戏码。航母级别的政治动作、地方级别的城市清剿、市场级别的能源交易,它们互相牵绊。如果目标是把战争成本持续抬高,让对手在长期消耗中失去主动,那现在的态势对乌方更有利。我个人愿意继续盯着那些看似技术性的小目标——炼厂、码头、补给线——那才是决定战场命脉的地方。祈望和平的人很多,保全更多无辜才是真正要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