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14日,上映几日的沪语电影《菜肉馄饨》票房已达830万,掀起了沪上观影小浪潮。从消费群体来看,40岁以上观众占比最大,也打破了“电影就要吸引年轻人”的陈规。
无论题材还是票房,《菜肉馄饨》都在开辟一条新路径。深耕本地观众,讲好一小部分人的故事,看似有局限性的方言电影也可以闯出一片天地。
![]()
沪语电影的小小回顾
YIQIYINGCHUANG
提到沪语电影,不得不提2021年邵艺辉导演的《爱情神话》。人们久违地在大银幕上听到吴侬软语,徐峥软塌塌的“娘娘腔”,周野芒的“老克勒”,配上马伊琍、倪虹洁、吴越三人的“嗲作精”,一部轻松俏皮的都市小品深得人心。
![]()
“小品”,可能是沪语电影的特有形式。故事不必宏大高远,务必深入里弄充满烟火气。1994年潘虹主演的《股疯》就是典型小品。她扮演一个市侩精明的公交车售票员,骂骂咧咧精明算计。接地气的形象直接把潘虹送上金鸡奖、百花奖双料影后,她也一改苦情戏路,为角色注入轻盈。
![]()
方言的调调,往往直接决定了故事气质。
黄金年代的港片港剧自不必说,把粤语发展成规模壮大的周星驰式无厘头、TVB式职场精英、古惑仔式江湖气……各种类型兼容并包。粤语以外,典型如《疯狂的石头》,是一匹黑马,冲出西南片区。它搅动幽默野逸的风暴,也将西南官话带进主流电影市场,投射更多人“不守规矩”的野心。
但上海话,及其代表的吴语,虽然使用者众多,但很难形成凶猛气势。仔细品咂上海话的腔调,矜持、精致是扑面而来的感受。它带着淡淡的冷漠和疏离,做不到太狠太粗野,只能小小的解构或嘲讽。
因此在《股疯》里,潘虹第一嘴新鲜的骂骂咧咧之后,是长久对周围人事的上下打量。她小心把握和邻里互帮互助又互掐的距离,今天跟你抢了用水,明天带你发财,就事论事,界限分明。
![]()
而《爱情神话》更带有鲜明的消费主义特质。表面上是女性自主的意识觉醒了,实际是有钱有闲的女人们,更能在都市中各取所需。
![]()
如此保持适当距离的人物关系,注定无法为电影带来大开大合的戏剧冲突。熟练使用沪语的群体不会做出逾矩之事,被地域文化气质影响的外来客更入乡随俗,小心掌握上海界限分明的都市气质。
因此你看《繁花》,哪管时代风起云涌,人和人之间总隔着一层膜。马伊琍饰演的玲子永远无法直言内心,Papi酱饰演的闺蜜也暗含算计,唐嫣的汪小姐独自精彩——那么李李(辛芷蕾),唯一的外来“鲶鱼”,大浪淘沙过后,只有神秘归去。
![]()
外地人的上海
还是本地人的上海
YIQIYINGCHUANG
《繁花》掀起了一股狂热的怀旧风潮。对上海本地人而言,那是印象中经济腾飞时的金色记忆;对外地人来说,如此繁华铺张的大上海还镶着一道遥不可及的金边。《繁花》虽然使用沪语,但创作上遵循TVB大时代剧的思路——一个共同构建的大都会形象,每个人只是城市中渺小而匆匆奔走的过客。
但《菜肉馄饨》,力图让人们看到真实的上海。上海人如何生活的,上海人如何表达感情的,上海人的衣食住行和交友里都有一种克制——这分寸感不必声张,也能成为上海人自己的电影。
![]()
周野芒饰演的父亲老汪,与他过去的经典形象大相径庭。既不是《水浒传》里傲气的林冲,也不是《爱情神话》里精致的老乌。《菜肉馄饨》里的周野芒也精致,写书法,打扮讲究,但他透着一股平平淡淡的味道,像上海话里说的,“温吞水”。
没错,“温吞水”,就是真实的上海生活。没有《股疯》的“疯”,没有《爱情神话》的“神话”,更没有《繁花》的繁华——恰如一碗日常的菜肉馄饨,几两肉配几两菜,砧板前立好,许下小小心愿:今朝儿子要回来吃饭,聊得不要太越界,点到即止。
![]()
老汪的那份小心翼翼,可以说没什么电影主角魅力可言。但是对上海人自己,就像照一面镜子,“没错呀,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人民公园相亲角里,站着无数个老汪。虽然把儿子女儿优秀到天花板的条件摆成阵,但回到家里,他们还是话到嘴边又吞回去的老父老母,用一碗平平淡淡的热馄饨,表达“常回家看看”的挂念。
立足本土的电影
是否一定要冲出去?
YIQIYINGCHUANG
再回看《菜肉馄饨》的观众群体,40岁以上,女性占多数,正代表了上海本地观众精致细分的情感需求。他们像电影相亲角里聚起来的“老克勒”,精致地走进了国际饭店,但骨子里是退休工人,共寻一份相互慰藉又有边界的温暖。
![]()
这样的情感模式,注定不可能在全国市场掀起大风大浪。它虽然是沪语电影,但它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上海,外地人、新上海人构建的上海——广义的“上海”代表了更多人的野心和欲望,而狭义的“上海”,仅限内环内、梧桐区,买点小菜,聊聊家长里短。
就算电影里的黄昏恋,唯一可能爆发大戏剧冲突的情节,都在权衡之下进入无声的妥协。上海男男女女之间不可能像《日掛中天》那样插把刀恨海情天,面子一定要有的,勉强不来就明天转头不见。
![]()
疏离的体面,寻求个体内心的秩序,就是上海人真实生活的里子。来打拼的外来客怎能将野心驯服于一碗菜肉馄饨之中?他们要的工作、爱情和家庭,都是拼尽全力得到的,必须在卷生卷死、全力以赴以后才能配得真正的松弛。
![]()
因此,《菜肉馄饨》打动不了年轻观众,这也不是它想要打动的群体。但也恰是它的果断放弃,反而吸引到了没有被关注到群体的目光,忠诚而炽热。800多万的票房,想象沪上老年人成帮结对走进电影院——“吾啊帮阿拉儿子在人民公园相过亲”,仅此一条,可以触发多少上海老父老母的共鸣。
![]()
资深电影制作人黎麦克,曾在益起映创的专访中谈及方言和沪语影视作品。他说,“未来的中小成本电影,不一定非要一开始就面向全国市场。”这是一种预判,预判也在成真。
入行25年来,黎麦克见证了电影大市场从依赖明星、到依赖IP、再到内容为本,每一阶段都有新的命题。尽管电影是一种已经拥有经典和历史的艺术形式,但它也总在变幻,永远要去迎接未知的观众。
益起映创推出的“电影制片实操手册”课程,将带领影视从业者直击行业痛点,剖析底层逻辑。什么样的电影项目值得做?低成本如何做电影?档期真的能定生死吗?……黎麦克将手把手分析实操问题,提供清晰的解决方案。
12月6日至7日,课程内容如下。在2025年影视行业即将面临总结盘点时,正在思考如何开展新一年工作的你,会有新的领悟。
![]()
作者 |李婧
排版 | 竹子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益 起 推 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