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柏可林11月13日报道:最近,在光影交织的电影世界里,一部用沪语演绎上海市井肌理、都市新老年人生活境遇的《菜肉馄饨》即将“上桌”。为把独特的“上海味道”呈现给观众,这部电影从剧本走向银幕的背后,上海银行以创新的金融服务理念和优质服务支持电影杀青,是本土金融赋能海派文化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
慧眼识珠:从弄堂深处挖掘“文化IP”
2024年底,上海银行与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的日常交流中,敏锐地捕捉到了《菜肉馄饨》项目——一个以上海弄堂为背景,通过一碗家常馄饨串联起两代人情感与城市记忆的故事。
上海银行看到了项目的潜力和价值:对沪语的保护、对城市记忆的留存、以及对海派文化精神的弘扬。正是这份超越纯商业至上的洞见,促使双方迈出了合作的第一步。上海银行深度评估了剧本价值、主创团队能力和潜在的文化消费市场等因素,通过抵押贷款将无形的文化价值转化为可信的金融支持。
星火燎原:从“一碗馄饨”到“一桌盛宴”
11月15日,《菜肉馄饨》即将正式上映。上海银行深知,对《菜肉馄饨》的支持过程中更要主动扮演“资源连接者”的角色。上海银行在广布市中心区域的50余家网点布置《菜肉馄饨×上海银行》联名宣传海报,结合美好生活工作室等客户服务场景,联动特色商圈、影院,为这部电影的“出圈”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后续,上海银行将联合大光明影院,包场为老年客群奉上“观影大餐”。
《菜肉馄饨》是上海银行参与推动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海派沪语文化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的“文化金融样本”。这部电影的金融服务案例,对于后续推广覆盖到话剧、非遗传承、本土音乐剧等多样化文化领域带来借鉴。一碗“菜肉馄饨”,品尝的是正宗上海味道,而上海银行“金融+文化”的创新实践,也氤氲着“本土银行支持本土文化”热气腾腾的诚意,为今后更多滋味丰富的文化产品走向市场、为人民群众供应源源不断的精神文化大餐打开了广阔空间。
近年来,上海银行主动贴合、走近客户,从“一碗馄饨”的文化需求出发,充分了解并挖掘客户对“一桌盛宴”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携手淮海集团,向零售端、生态圈延伸合作,联动商圈内20余家特色商户,涵盖老字号与潮流品牌,并上线针对性满减活动,实现高频次品牌曝光;携手黄浦文旅,以创新“文化养老”为切入点,从对公合作向对私拓客延伸;携手大光明电影院,组织专属老年客户观影活动,以“金融+文化”赋能老年客户生活。
上下求索:从文旅产品“输血”到文化供给“造血”
随着上海文化建设提升到更高层面,上海银行作为扎根本地的金融国企,积极打出“组合拳”,在推动文旅项目建设、助力企业融资、扩大产业投资等方面齐头并进,下好金融活水助力文化供给的大棋,为文化企业提质增效提供更多动力。
在体制机制方面,上海银行组建总、分、支行联动的文化金融专业服务团队,自2013年设立首家文化产业特色支行以来,目前已有广中路支行、人民广场支行、松江支行等3家网点获得独家授牌,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的文创领域金融服务。
在产品服务方面,上海银行希望《菜肉馄饨》的融资案例持续推广覆盖到话剧、非遗传承、本土音乐剧等多个领域,为更多承载着城市记忆与温度的“菜肉馄饨”们,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燃料。
在产业深耕方面,上海银行服务上海地区文创类企业2000多家,助力文体娱乐旅游领域贷款规模突破80亿元。
在重大项目合作方面,近年来已落地逾20个文化旅游项目,授信近40亿元,其中不乏西岸传媒港、广富林文化产业园区、张园城市更新、老西门历史文化街区等建设项目标杆工程。
上海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文化金融从“盆景”向“苗圃”发展,聚焦优质文艺创作项目、文化产业重大工程,提供更加有效的专项信贷支持、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