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观众参观展览。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供图
本报电(记者郑娜)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共同主办的“此致,敬礼——中国传统家书展”,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开幕。
家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的特色专藏。据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馆长李贞实介绍,此次展览从8万余封馆藏家书中选择了32组55封,均为原大仿真复制,采用镜框装裱和展柜陈列,并辅以相关人物照片和背景故事介绍。其中,最早的家书写于清朝晚期,最晚的写于20世纪90年代,历时一个多世纪;有毛笔竖写的家书,也有钢笔横写的家书,还有用文字、图画和符号写成的家书。这些家书讲述了中国家庭的亲情故事,展示了中国家书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次展出的31位家书作者中,既有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陈独秀等名人,还有不同时期的军人、普通民众。虽然他们社会身份不同,但都是家庭中的一员,他们在家书中向亲人尽情地表达关爱、感恩、思念、歉疚等复杂的情感,把所见所闻所感诉诸笔端,留下了珍贵的原始档案,多视角呈现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家书的风貌。”展览开幕现场,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张丁向中外来宾介绍此次展览的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
爱尔兰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叶芝的家书,引发广泛共鸣。这与中国传统家书的内涵意蕴互相应和。都柏林大学全球合作战略主任迈克·塔尔博特表示,中国传统家书展让爱尔兰观众得以近距离感受东方家庭文化的魅力,中国家书所传递的真挚情感,与爱尔兰人民珍视家庭、重视文字的传统有着深刻共鸣,这一展览为两国人民架起了理解与友谊的桥梁。
此次展览是2024年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家书走进德国后的第二次出国外展。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尽管语言各异、文化不同,家书中所蕴含的对亲情、友情等人类美好情感的珍视,是全人类共通的情感语言、共同的价值追求、共有的精神家园。此次中国传统家书展,赓续两国人民相知相亲的友好传统,希望展览能为推动中爱文明交流互鉴开辟新空间、注入新活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