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今日起,本报开始连载作家冯杰的《怼画录》。河南话里,“怼”不是一个“细词”,而是一个“粗词”,含鲁莽猛烈味,起意多指做壮汉粗事。好在“怼”还有另一层意思,也有“讨论”“碰撞”之意。《怼画录》是冯杰几十年纸上生涯最好的证明,也是他作为诗人、散文作家以及文人画家多重身份的集中呈现。
冯杰,1964年生于河南新乡。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有诗集《一窗晚雪》《在西瓜里跳舞》,散文集《说食画》《泥花散帖》《马厩的午夜》《北中原》《鲤鱼拐弯儿》《文字的虎皮花纹》,书画集《野狐禅》《画句子》等。曾获台湾《联合报》文学奖、《中国时报》文学奖、台北文学奖、梁实秋文学奖等文学奖项,被海外文坛称誉为“获台湾文学奖项最多的大陆作家”。
第一池 画人物
画苏东坡记
苏东坡只是一个符号,没有性别,没有形状。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认可的苏东坡。非男非女,可男可女,中性的苏东坡,零位置的苏东坡。中性非中性。人人都可使用。
实际是“一枝苏”。
全世界只有一个苏东坡,属牛。近千年来,他一直看后世诸多伪苏徒们在附庸风雅,男苏女苏,苏联、苏丹,批量制造不同的苏东坡。他持竹杖,着芒鞋,一路心里暗笑。
在开封元宵节里游走得最多的是糖葫芦,一架糖葫芦有十来个,中间串糖葫芦的是一根竹签。苏东坡相当于中间那一根竹签,糖葫芦和苏东坡无关。我不吃竹签,只是沾了一点苏东坡的甜。
一家报纸搞文化游戏,吴主编让选择“生活在中国哪个时代最好”。年轻时我喜欢表达鲜嫩观念,五十岁以后不再喜欢这类“假设活动”。我说我不选择吧,又没奖金。对方急催,我说肯定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最好。主编说今天不讲花言巧语,是说历史。我说选择宋朝,首都东京离我家近,河北河南之隔,那时黄河在滑县长垣以西,最好能跟随东坡当一书童。
主编高兴得击掌,看!找你这就对了嘛。
苏海博大,我理解得浅。细想,无非喜欢苏东坡“将就和讲究”。狂妄怪癖无非是将就,庄重严肃是讲究。他对提炼文学的讲究,对自身当下的状态讲究。一辈子都是一种“游世”状态,人生不“这么”幽默打发终会有“那么”来临,再宽博的驴子也会气半死或憋屈死,苏东坡会早死于颠簸路上,比岭南那一枝梅花死得还早。
苏东坡的魅力大,我总结为:人生下坡路,境界往上行。越是落魄时,越要抽出时间研究猪头肉的吃法。
晚年他谈人生体会,总结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把一生的档案做了总结。内容精练,斩决了断,是一个十斤重的大黑色幽默。幽默一路没打伞就来了。黄州—惠州—儋州,被贬路上多颠簸,一而再,再而三。路上泥泞,要看风景,要有心思这样自嘲。
一位自认儒商的老板在海南置买新房,让我写字补壁,我翻书,为他抄录苏东坡《别海南黎民表》:“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他说不合适吧?我说这是苏东坡写海南最好的广告诗,单凭这首诗,海南房价可全面上涨。
早春二月,在开封参加一个可免费喝羊肉汤的笔会,和也是苏东坡研究者的庞会长闲聊,他说我的字写得没有苏东坡写得好,我说你讲具体些,他说有形无神。羊肉汤我也不喝了,我说私淑苏轼的自然总行吧?
想想人间还有一位不尿整个世界那一壶的人存在,我也会加餐壮胆。
文好,字好,画好,诗好,词好,美食好,官做得好,喝酒好,心态好,胡子好,呼噜打得好,苏东坡的等等都好。
研究者庞会长还在评价。
我想很多理由不好意思说出口,最后,我说:“苏东坡不会使用手机?他也不会玩微信?”
(未完待续)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责 编 | 孙 梦
审 核 | 慕 瑜
终 审 | 张嘉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