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凌晨,鄂州花湖机场的宁静被轰鸣打破。两条跑道上,近百架货运飞机在一个半小时内有序降落,无人拖车循着预设轨迹穿梭,将货物精准送达无人分拣中心。数小时后,这些飞机又将满载货物,于破晓前悉数起飞。
![]()
鄂州花湖机场俯瞰图。通讯员供图
这一切繁忙景象,都被浓缩在机场指挥中心一块巨大的屏幕上,飞机、车辆、货物化作数字符号,在数字孪生世界中清晰复现、有序运转。一套精确到毫秒的智慧系统与标准化流程,支撑起这座单日货邮吞吐量高达5000吨的专业货运枢纽。
你所见的并非动画,而是一个依托工程数智建造底座“活”起来的机场。数据是它的运转核心,位于江汉区万松街道的丰匠数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匠)为机场装上了“智慧大脑”。
![]()
丰匠科技的技术团队。受访者供图
每台机器都装上传感器,数字孪生让机场“活”起来
11月14日,丰匠的研发中心内,工程师陈操夫的神经并未放松。他紧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远程监控着数智系统。“现在主要保证系统的稳定。虽然不去现场,但我们必须确保这套‘神经中枢’在任何时候都精准无误。”
2019年,亚洲第一个、全球第四个专业货运枢纽——鄂州花湖机场项目开建。“我们找过,但没有找到市面上好用的成熟的‘智慧机场’产品,最后决定自己动手,开发一套全新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丰匠市场总监汪琰说。
![]()
鄂州花湖机场项目建设时,工作人员正在采集数据。受访者供图
这支约20人的技术团队踏上了边建机场、边开发软件的“双线作战”征程。“软件的功能是跟着实际的工程阶段走的,”他解释道,“也就是规划前开发规划功能,设计前开发设计功能,施工前再开发施工功能。我们是一边搞建设,一边‘写代码’。”
汪琰回忆,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他们需要将复杂的工程经验,转变成计算机能够识别和执行的规则语言。
4年间,团队将超大型机场的建设拆解为一道道标准化工序,一点点构建起行业独有的工程数据库。直到2023年花湖机场全面投运,这套系统才终于稳定下来,成为一套能够对外输出的稳定产品。
![]()
鄂州花湖机场项目建设时,丰匠团队加班加点工作。受访者供图
在建设阶段,团队就将花湖机场的每一台进场机械都安装上传感器。碾压机压实次数、推土机平整度、运输车行进轨迹等数据被实时采集、上传与分析。指挥中心的控制大屏上,机械的每一个动作,都与现实世界完全同步,“元宇宙”被一点一滴搭建起来。
“现在看来,那段最艰难的‘从0到1’的摸索,恰恰成了我们最核心的财富。”汪琰感慨道,“因为我们的所有数据都是工程师辛苦采集而来,是最真实,也最实用的,”
从“机场建设者”到全行业“智慧管家”
如今,在鄂州花湖机场75万平方米的转运中心里,一切都由精确到毫秒的数据和标准化控制系统指挥。
智能分拣系统以2.7米/秒的速度精准运行,分拣准确率高达99.99%;52公里长的自动化分拣线,每小时处理包裹量超过28万件;12个装卸岛全部实现标准化操作与数据采集。
每天,从武汉天河机场和光谷前置货站转运至鄂州的货量超过4000吨,标准化作业让机场公共国际货站的保障能力提升30%以上,真正做到了“货到即走”。
这套经过超大型货运枢纽机场工程验证的工程管理系统,如今已应用于大连机场、南昌机场等客运机场项目。丰匠也从“机场建设者”逐步转型为面向全行业的“智慧管家”。
![]()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的电子大屏幕。受访者供图
据悉,丰匠科技由今年3月楚商大会活动平台招引而来,仅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他们就将全国研发中心正式落户江汉。截至目前,公司整体已接到超6000万元的订单。
“一方面,我们深度参与了湖北的花湖机场项目,与本地有深厚的联系,”汪琰说,“另一方面,我们非常看好武汉的人才优势。”他进一步解释,武汉拥有众多高校,是华中地区的科技与人才高地,能为公司持续输送高质量的研发和技术人才。
同时,江汉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展现出的诚意与高效服务,也让他们最终选择了在这个金融集聚区扎根。“正因为这里科技企业相对较少,我们反而成了‘重点关爱对象’。”他笑称。
汪琰表示,丰匠的业务版图已覆盖全国52个城市,服务领域从机场拓展至公路、房建、市政、物流园区、高铁枢纽等多个基建类别。
(长江日报记者郝天娇 通讯员兰子君 黄钰文)
【罗田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