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及之前(部分地区如上海1993年、广东1996年,以当地社保缴费制度实施时间为准)在国企、县以上集体企业的正式职工注意:
你当年的工龄,可能藏着一笔“国家替你缴的社保”——这笔钱不用自己掏一分钱,退休时能直接转化为“过渡性养老金”,每月多领几百元。
但现实是,超6成符合条件的人没主动确认,白白少领了钱。
![]()
为啥1992前的工龄能多领钱?
1992年我国才推行“个人缴纳社保”制度,在此之前,国企、集体单位职工不用个人缴费,退休待遇由单位承担。
为了保障老职工权益,国家把这段“未个人缴费”的工龄算成视同缴费年限——简单说,就是国家替你缴了这几年社保。
退休时不仅算进总缴费年限,还能额外领取“过渡性养老金”,这是专门给老职工的政策福利。
案例计算
以2025年某地为例:某职工1985-1991年有7年视同工龄,退休地计发基数(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9000元,按全国通用政策公式计算:
过渡性养老金 = 计发基数 × 视同缴费指数 × 视同缴费年限 × 过渡系数
- 视同缴费指数:多数地区对1992年前国企正式工,默认按1.0计算(最终以当地社保部门核定结果为准);
- 过渡系数:全国范围通常在1%-1.4%之间,案例取多数地区常用的1.2%。
最终计算结果:9000 × 1.0 × 7 × 1.2% = 756元/月
加上基础养老金中“缴费年限越长待遇越高”的加成,每月实际多领超800元,若7年视同工龄未认定,累计少拿近7万元。
3类人能领,2种情况不算
可享受视同缴费年限的3类人:
1. 1992年及之前(以当地社保个人缴费制度实施时间为准),在国企、县以上集体企业工作的正式职工(需有劳动部门审批的用工手续);
2. 退役军人的服役年限、上山下乡知青的务农时间(需有档案材料明确记载);
3. 2014年10月前入职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人”)。
不能认定视同缴费年限的2种情况:
- 临时工、企业自聘人员(无劳动部门审批的正式用工手续,仅企业内部用工记录无效);
- 工龄断档(如中途辞职、被开除)且无完整档案材料(如离职证明、工资表)证明工作经历的。
退休前必做2件事
这笔“隐形养老金”不会自动到账,必须主动确认,步骤很简单:
1.查档案:找《招工登记表》《工资表》《转正定级表》——这些是认定视同工龄的唯一合法凭证。
档案通常在现单位、户籍地人社局或人才服务中心,若档案丢失,需联系原单位补开工作证明及工资发放记录;
2.查视同年限:登录“掌上12333”APP,进入“个人社保信息查询”,查看“缴费年限”栏目中的“视同缴费年限”。
若显示为0或与实际工作年限不符,立即携带档案到参保地社保局申请认定。
退休后也能补领
就算已经退休,发现视同工龄未被认定,也能补救:
携带完整档案(如工作证明、工资表、用工审批手续)向参保地社保局申请重新核算,经审核通过后,未发放的过渡性养老金会从退休当月起一次性补发(具体流程以当地社保部门要求为准)。
比如去年武汉李阿姨,退休3年后才发现7年视同工龄未认定,补审档案后,一次性领到了2.1万元补发金额。
最后提醒:1992年前的工龄是国家给老职工的“福利红包”,退休前花1小时查清楚档案和视同年限,每月多领的几百元,够覆盖日常菜钱、药费,别等老了才发现少领,再补救就多跑冤枉路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