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邵氏于五六十年代出品了一大批彩色古装片,满载了南下影人对中原故土的文化乡愁,堪称是一场场寄于胶片之上的寻根之旅。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是黄梅调电影,以《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代表,宛转蕴藉,深具古典情致;一类是古装宫闱巨制,以《杨贵妃》、《武则天》领衔,力图在“电影胶片中建立金碧辉煌的梦幻中国”。这两类古装片均由传奇导演李翰祥一手开拓,以上提到的几部亦是他的早期代表作。
![]()
以《杨贵妃》为例,虽然片中的唐宫里坊、家具陈设都糅入了大量的明清审美,仅属意象派的唐风幻想。但全片置景之华美辉煌,细节之繁冗富丽,仍堪称前无古人,也为后来者树立了标杆。尤其在六十年前能以邵氏片场弹丸之地搭出如此巨构,更显出导演天才的创造力。
![]()
杨妃出浴时脚踏珠光璀璨的胡鞋,翠华西阁有缀满梅花的螺钿屏风和纱幔;长生殿里芙蓉帐,华清宫中莲花汤;还有顶天立地的多宝阁,仿自敦煌的纹样。今人观之,虽明知其“假”(朝代混搭)其“俗”(世俗趣味),仍觉假得够真,俗得够雅。
唐宫大殿仙乐飘飘,马嵬破庙青灯寂寂。士兵于天王像下振臂一呼,贵妃在大雄殿前决然赴死,明皇对枯枝白绫黯自神伤,构图均极富画意。李翰祥出身北平艺专,师从徐悲鸿、吴作人,艺术底蕴于此可见一斑。
李翰祥凭此片第二度入围戛纳主竞赛,同场对手包括雷伊、瓦尔达、布列松、布努埃尔和安东尼奥尼等名导。在影片题材、拍摄手法毫无优势,甚至让人有“走错场”之感的情形下,以73分钟的袖珍体量惊喜斩获技术大奖。(当年甚至有香港报章公开质疑该片是否真的得奖)《杨贵妃》也成为史上第一部在戛纳获奖的华语片,可见李氏古典美学对欧洲影圈展现出的压迫性魅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