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中旬的科技圈再起波澜,"创业老兵"王自如的名字又一次出现在法院执行信息中。
企查查最新数据显示,王自如新增恢复执行信息标的高达1.94亿元,由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执行。
![]()
这已是这位Zealer创始人今年第三次卷入巨额执行案件,此前他曾被执行3383万元并被冻结150万股权,相关案件因未履行2878万余元已成终本状态。
![]()
面对舆论风暴,王自如在其最新视频中展现出异乎寻常的冷静。他斩钉截铁地否认了业界盛传的"对赌协议"传闻,并透露了务实的偿债计划:"未来3-5年内通过业务盈利解决股东回购问题"。这番话似乎暗示着,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科技网红,正在尝试褪去浮华,转向更为脚踏实地的商业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这位争议人物的商业版图已然大幅收缩。目前其名下仅存续2家企业,包括持股30%的深圳市悦宸汽车美容有限公司。
这种从科技测评跨界到汽车服务领域的转型,与其今年6月高调宣布的"AI内容创业"宣言形成微妙反差。当时他直言AI领域"来钱快、资源整合快"的言论犹在耳边,如今却面临法院对其蔚来新能源汽车的评估拍卖。
法律困境中的王自如似乎陷入了典型的创业者困局——一方面要应对累计超2.3亿元的债务压力(含本次1.94亿及此前未履行的2878万),另一方面又要维持基本的商业运作。更棘手的是,他已被法院采取限制消费措施,这种"限高"状态对需要频繁商务往来的创业者而言无异于戴上枷锁。
在视频中,王自如将"3-5年"设为解决问题的期限区间,这个时间窗口既体现了他对业务复苏的谨慎预期,也可能暗含与债权人的某种协商共识。而关于"更长远的规划要看市场"的表态,则透露出这位连续创业者正在学习与不确定性共处。
这场持续发酵的商业风波,已然超越了个体创业者的成败故事,成为观察中国科技创业生态的典型案例。当资本狂欢退潮,那些曾被流量和风口捧上云霄的创业者们,终将面对商业本质的残酷检验。王自如能否在债务重压下实现承诺的"破局重生",或许将成为检验其商业智慧的终极试金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