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魏伟等的著作《绿洲区生态安全与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策略》已由科学出版社于2024年11月正式出版,作为“绿洲科学丛书”之一。本书总字数约30万字,以河西走廊绿洲区为核心研究对象,系统总结了区域生态安全形势、水土资源优化配置需求及可行策略,是近年来针对干旱区生态治理领域的重要学术成果。书中内容来源于作者长期开展的理论研究、模型构建与典型流域实践,兼具理论深度与应用价值,为地理、生态、水利和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专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背景意义
生态安全概念提出二十余年来,虽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在统一理论框架、系统化分析方法以及与资源优化配置的协同整合方面仍存在不足。当前研究中,城市生态安全与山地生态安全等领域发展较快,但区域复合生态安全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针对这些问题,本书提出构建以活力、组织力和恢复力为核心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着重从复杂系统理论出发,梳理复合生态系统中自然过程、社会过程及人类活动对生态安全造成的不稳定影响。
本书在理论创新、方法整合和区域应用等方面具有明显亮点,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系统化的学术框架,也为政府部门在生态治理、水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领域提供了科学支撑。作为干旱区绿洲生态安全和资源配置研究的最新成果,本书的出版对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提炼
研究框架构建:从评价—模拟—优化到规划落地的完整方法链
生态安全格局形成机制: 利用活力-组织力-恢复力(VOR)模型对绿洲区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识别生态脆弱性、功能结构和系统稳定性特征;
水土资源空间优化模型: 基于CLUE-S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变化,实现未来水土资源利用模式预测;
典型案例应用落地实践: 融合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构建绿洲区生态安全格局,通过识别生态源地、关键廊道和重要节点,形成生态网络结构,为区域生态功能提升提供路径。
区域实证研究:以河西走廊为例的绿洲区生态安全格局时空演变特征
生态安全制约因素:从自然地理格局、水资源禀赋、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敏感性和环境压力等方面解析;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石羊河流域和黑河流域为案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并开展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生态治理规划建议:提出多种情景下的配置方案与调控策略,对当地生态治理、农业布局调整、水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等工作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目录一览
![]()
![]()
![]()
⬅️ 左右滑动查看全书目录及序言 ➡️
本文摘编自科学出版社2024年11月出版的
《绿洲区生态安全与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策略 》
魏伟,周亮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4.11
(绿洲科学丛书 / 冯起主编)
ISBN 978-7-03-079858-9
审图号: 甘S(2024)524号
责任编辑:林剑
图片来源于该书,标题为编者所加
✦ ———— END ———— ✦
地球为你而转!
欢迎关注:赛杰奥(sci_geo)
科学出版社地球科学订阅号
(本文编辑:方嘉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